【制備方法】:以上七味,黨參45克、甘草45克粉碎成細(xì)粉,備用;剩余的黨參、甘草與柴胡、黃芩、大棗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70%的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毫升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約1670毫升,回收乙醇,與上述濃縮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上述備用細(xì)粉及輔料適量,混勻,干燥,粉碎成細(xì)粉,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或包薄膜衣,即得。
【處方】:柴胡445克、半夏(姜制)222克、黃芩167克、黨參167克、甘草167克、生姜167克、大棗167克。
【組方分析】:方中以柴胡為君藥,能透泄與清解少陽之邪,疏泄氣機(jī)之郁滯。黃芩清泄少陽之熱,為臣藥。柴、芩相配,一散一清,以達(dá)和解少陽之功。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黨參、大棗益氣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能實(shí)脾以防邪內(nèi)陷。甘草助參、棗以扶正,且能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相配,以祛邪為主,兼顧正氣,以和解少陽為主,并和胃氣,共奏解表散熱,疏肝和胃之功。
【質(zhì)量控制】:1.本品為灰棕色至黑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灰棕色至黑褐色;氣微,味甜、微苦。 2.顯微鑒別黨參、甘草。薄層鑒別黃芩(黃芩苷)、甘草。 3.除符合片劑有關(guān)各項規(guī)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每片含黃芩以黃芩苷( C21H1801I)計,不得少于2.0毫克。
【現(xiàn)代研究】:【其他制劑】:1.小柴胡顆粒(《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每袋裝10克、2.5克(無糖型)。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2.小柴胡丸(濃縮丸)(《部頒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第13冊) 每8丸相當(dāng)于原生藥3克。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