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十味,取姜黃200克粉碎成細粉;其余烏梅等九味及剩余的姜黃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80℃)的清膏,加3倍量乙醇,攪拌,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5(70℃)的稠膏,加入上述姜黃細粉及硬脂酸鎂適量,制成顆粒,壓制成處,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處方】:烏梅、大黃、佛手、枳實、牛至、梔子、檳榔、姜黃、威靈仙、甘草。
【組方分析】:本方由10味藥組成。方中以大黃清泄濕熱;烏梅,《隨息居飲食譜》云“溫膽生津”,酸可削堅化石,共為主藥。輔以佛手、枳實、疏肝理氣,化濕止痛;牛至,亦稱“滇香薷”,芳香開竅,祛濕;梔子清熱利濕。佐以檳榔、姜黃行氣止痛;威靈仙祛濕止痛。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疏肝理氣,利膽排石,泄熱止痛之功。
【質量控制】:【現代研究】:【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