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Epimedii Wushanensis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常綠草本,植株高50~80厘米。根狀莖結(jié)節(jié)狀,粗短。一回三出復(fù)葉基生和莖生,葉片革質(zhì),小葉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厘米,寬1.8~4.5厘米,葉背面具柔毛或無毛,葉面無毛,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具刺齒.基部心形,頂生小葉基部具均等的圓形裂片,側(cè)生小葉基部的裂片偏斜,內(nèi)邊裂片小,圓形,外邊裂片大,三角形,漸尖,上面無毛,背面被綿毛或禿凈,葉緣具刺鋸齒,花莖具2枚對生葉。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偶達(dá)50厘米,具多數(shù)(25~70)花朵,花序軸無毛,花梗長1~2厘米,疏被腺毛或無毛,花淡黃色。直徑選3.5厘米,萼片2輪,外萼片近圓形,長2~5毫米,寬1.5~3毫米,內(nèi)萼片闊橢圓形,長3~15毫米,寬1.5~8毫米。先端鈍,花瓣呈角狀距,淡黃色。向內(nèi)彎曲,基部淺杯狀.有時基部帶紫色,長于內(nèi)側(cè)萼片,長0.6~2厘米,雄蕊長約5毫米,花絲長1~1.5毫米,花藥長約4毫米,瓣裂,裂片外卷,雌蕊長約5毫米,子房斜圓柱狀,含胚珠10~12枚。蒴果長約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為二回三出復(fù)葉,小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厘米,寬1.8~4.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具刺齒,側(cè)生小葉基部的裂片偏斜,內(nèi)邊裂片小,圓形,外邊裂片大,三角形,漸尖。下表面被綿毛或禿凈。近革質(zhì)。氣微,味微苦。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9克,煎湯服。用治腎陽虛衰,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fēng)濕痹痛,麻木拘攣,絕經(jīng)期眩暈。
【化學(xué)成分】:部分含黃酮類成分:淫羊藿黃酮苷及巫山淫羊藿黃酮苷,寶藿苷Ⅰ、Ⅱ、Ⅵ,柔藿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鼠李糖苷,淫羊藿屬苷,8-異戊烯基山柰酚-4'-甲氧基-3-[木糖基(1-4)鼠李糖苷]-7-葡萄糖苷;此外尚含鈣等無機(jī) 元素。
【配伍藥方】:治陽痿:巫山淫羊藿9克,土丁桂24克。鮮黃花遠(yuǎn)志30克。鮮金櫻子6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藥理研究】:巫山淫羊藿多糖多相脂質(zhì)體灌胃,能提高老齡小鼠紅細(xì)胞、肝組織等抗氧化能力,能提高老齡雄性大鼠、小鼠學(xué)習(xí)記憶行為,抵制老齡小鼠腦及全血膽堿酯酶活性。
【藥材性狀】:為二回三出復(fù)葉,小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厘米,寬1.8~4.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具刺齒,側(cè)生小葉基部的裂片偏斜,內(nèi)邊裂片小,圓形,外邊裂片大,三角形,漸尖。下表面被綿毛或禿凈。近革質(zhì)。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甘。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