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hizoma dysosmatis
【來源】:【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狀莖粗狀,橫生,多須根;莖直立,不分枝,無毛,淡綠色。莖生葉2枚,薄紙質(zhì),互生,盾狀,近圓形,直徑達(dá)30厘米,4~9掌狀淺裂,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4厘米,基部寬5~7厘米,先端銳尖,不分裂,上面無毛,背面被柔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具細(xì)齒;下部葉的柄長12~25厘米,上部葉柄長1~3厘米。花梗纖細(xì)、下彎、被柔毛;花深紅色,5~8朵簇生于離葉基部不遠(yuǎn)處,下垂;萼片6,長圓狀橢圓形,長0.6~1.8厘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花瓣6,勺狀倒卵形,長約2.5厘米,寬約8毫米,無毛;雄蕊6,長約1.8厘米,花絲短于花藥,藥隔先端急尖,無毛;子房橢圓形,無毛,花柱短,柱頭盾狀。漿果橢圓形,長約4厘米,直徑約3.5厘米。種子多數(shù)。花期3~6月,果期5~9月。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長的結(jié)節(jié)狀,長6~15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上面有凹陷的莖基痕,陷窩略重疊,連珠狀排列,莖基痕邊緣有環(huán)狀皺紋,底部可見筋脈點(diǎn)突起;下面略平坦,殘留須根痕。質(zhì)硬而脆,結(jié)節(jié)處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或黃白色。氣微,味苦。
【臨床應(yīng)用】:用量:水煎服,3~9g;外用,搗敷或磨涂、醋調(diào)敷患處。主治咳嗽、咽喉腫痛、瘰疬、癭瘤、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痹證。
【化學(xué)成分】:根和根莖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和脫氧鬼臼毒素。此外,還分離出黃芪苷、金絲桃苷、槲皮索、山柰酚和谷甾醇。
【配伍藥方】:①腫毒初起:八角蓮加紅糖或酒糟適量,搗爛敷貼,日換2次。 ②疔瘡:八角蓮6g,蒸酒服,并將須根搗爛敷患處。 ③瘰疬:八角蓮30~60g,黃酒60g。加水適量煎服。 ④帶狀皰疹:八角蓮根研末,醋調(diào)涂患處。 ⑤單、雙蛾喉痛:八角蓮3g,磨汁吞咽。 ⑥跌打損傷:八角蓮根3~9g,研末,酒送服,每日2次。 ⑦毒蛇咬傷:1.八角蓮9~15g,搗爛,沖酒服,渣敷傷處周圍。2.八角蓮根白酒磨涂患處;亦可內(nèi)服,每服6g。對神經(jīng)性毒素反應(yīng),可取八角蓮根5節(jié),用75%酒精7ml,浸泡7天,取浸出液1~2ml,注入
【藥理研究】:①興奮心肌作用。②擴(kuò)張血管作用。全草中含樹脂,能引起貓的吐、瀉、死亡。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長的結(jié)節(jié)狀,長6~15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上面有凹陷的莖基痕,陷窩略重疊,連珠狀排列,莖基痕邊緣有環(huán)狀皺紋,底部可見筋脈點(diǎn)突起;下面略平坦,殘留須根痕。質(zhì)硬而脆,結(jié)節(jié)處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或黃白色。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苦、辛,有毒。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