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Allii Tuberosi Semen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具特殊強烈臭味。根莖橫臥,生多數須根,上有1~3個叢生的鱗莖,呈卵狀圓柱形。葉基生,長線形,扁平,先端銳尖,邊緣粗糙,全緣,光滑無毛,深綠色。花莖自葉叢抽出,長可達50厘米,
三棱形,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膜質,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銳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長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排列為2輪,互生,雄蕊6枚,雌蕊l枚,子房上位,3室,三棱狀。蒴果倒心狀三棱形,綠色。種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圓形,邊緣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半圓形或半卵圓形,略扁,長2~4毫米,寬1.5~3毫米。表面黑色,一面突起,粗糙,有細密的網狀皺紋,另一面微凹,皺紋不甚明顯。頂端鈍,基部稍尖,有點狀突起的種臍。質硬。氣特異,味微辛。
【臨床應用】:用量3~9克,內服煎湯,或入丸散,治療遺精、腰膝酸痛、遺尿尿頻、白濁帶下。
【化學成分】:含皂苷、維生素C、硫化物、生物堿、香豆素、強心苷、糖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虛勞尿精:韭菜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為三服。(《千金要方》) ②治神經衰弱:韭菜子、丹參各9克,茯神、何首烏各12克,五味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頑固性呃逆:韭菜子干品或炒后研末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南藥《中草藥學》) ④治耳聾:韭菜子(微炒)0.3克,頭發(燒灰)0.3克,巴豆(去心皮)0.15克。上件藥,用研令細,綿裹塞耳中,一日一換。(《圣惠方》)
【藥理研究】:有增強肝、脾、腎功能,壯盛陽氣的功效,特有的成分硫化基可促進浮華酵素的分泌,增加食欲;有暖胃的作用,且能幫助人體將毒素排出體外。此外還有調味、殺菌的作用。
【藥材性狀】:半圓形或半卵圓形,略扁,長2~4毫米,寬1.5~3毫米。表面黑色,一面突起,粗糙,有細密的網狀皺紋,另一面微凹,皺紋不甚明顯。頂端鈍,基部稍尖,有點狀突起的種臍。質硬。氣特異,味微辛。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甘。歸腎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