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找藥材 > 解表藥
功效作用: 不限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止血藥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經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重鎮安神藥 養心安神藥 平抑肝陽藥 息風止痙藥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中藥歸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字母排序: 不限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蒼耳子

蒼耳子 Cānɡ ěr Zǐ

中藥名稱:蒼耳子 Cānɡ ěr Zǐ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肺經。
產地分布: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全國各地。
功效與作用:散風濕、通鼻竅、殺蟲。屬解表藥下分類的辛溫解表藥。藥理研究表明,蒼耳子煎劑有鎮咳、降血糖、降壓、抗菌、消炎以及抗凝血酶作用。

價格:¥ 面議

蒼耳子詳情
中藥名稱:蒼耳子 Cānɡ ěr Zǐ
中藥別名:蒼子、胡蒼子、牛虱子、蒼郎種、蒼耳實、蒼棵子、老蒼子。
功效作用:散風濕、通鼻竅、殺蟲。屬解表藥下分類的辛溫解表藥。藥理研究表明,蒼耳子煎劑有鎮咳、降血糖、降壓、抗菌、消炎以及抗凝血酶作用。
使用禁忌:虛性頭痛、痹痛禁服。有毒,劑量過大可致中毒,輕者表現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繼則出現頭昏頭痛,嗜睡或煩躁不安,心率增快或減慢,低熱出汗,兩頰潮紅而口鼻周圍蒼黃或出現輕度黃疸,肝腫大。嚴重時可發生昏迷抽搐,休克,尿閉,胃腸道大量出血或出現肺水腫以致呼吸、循環或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肺經。
采收加工:8~9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曬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實,除凈雜質,曬干。炒蒼耳子:取凈蒼耳子置鍋內,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去刺,篩凈。
【英文名】:FRUCTUS XANTHII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干燥,除去梗、葉等雜質。全草亦可入藥。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粗糙,被短毛。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寬三角形,先端銳尖,基部心臟形,邊緣有缺刻及不規則粗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綠色,粗糙或被短白毛,基部有顯著的脈3條。頭狀花序近于無柄,聚生,單性同株;雄花序球形,總苞片小,1列;花托圓柱形,有鱗片;小花管狀,頂端5齒裂,雄蕊5枚,花藥近于分離,有內折的附片;雌花序卵形,總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內列苞片大,結成一個卵形、2室的硬體,外面有倒刺毛,頂有2圓錐狀的尖端,小花2朵,無花冠,子房在總苞內,每室有一個,花柱線形,突出在總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總苞內,無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藥材性狀】: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1.7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黃綠色、棕綠色或暗棕色,著生多數長約2毫米的鉤刺。一端有兩根較粗大的尖刺,分離或相連,外皮(總苞)堅韌,內分2室,各藏1個小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果皮灰黑色,紙質;一端具1刺狀突起的柱基;種子淺灰色,種皮膜質,內有2片子葉,胚根位于尖端。氣微弱,味微苦、油樣。以粒大飽滿、色黃綠色者為佳。

【臨床應用】:用于治療風寒頭痛、鼻酸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內服,煎湯,用量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9.2%,主要成分有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酸、蠟醇、β-谷甾醇、γ-谷甾醇及β-谷甾醇、卵磷脂、腦磷脂。此外,還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以及糖類、有機酸等。

【配伍藥方】:①治諸風眩暈,或頭腦攻痛:蒼耳仁90克,天麻、白菊花各9克。或丸或散,隨病酌用。(《本草匯言》引楊氏方)   ②治鼻淵,鼻流濁涕不止:辛夷仁15克,蒼耳子7.5克,香白芷30克,薄荷葉1.5克。上并曬干,為細末。每服6克,用蔥、茶清食后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③治陰囊濕疹:蒼耳子、蛇床子、甘草各10克。加水煎成1000毫米,外洗陰囊,每日數次。(《中藥制劑匯編》)   ④治目暗、耳鳴:蒼耳子0.15克。搗爛,以水二升,絞濾取汁,和粳米15克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圣惠方》蒼耳子粥)   ⑤治大腹水腫,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子末等分。每服6克,水下,每日二服。(《千金要方》)

【藥理研究】:抗微生物;降血糖;心率減慢,減弱心收縮力,擴張血管,增強血管通透性;抗凝血酶的作用,減少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及可恢復膽固醇及甘油三酯至正常水平;抗炎鎮痛;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小劑量加強呼吸運動,大劑量抑制呼吸運動;抗氧化;抗癌;興奮腸道等作用。毒性:可使肝臟退行性變性或壞死,肺、腦可充血水腫,中毒后可致強烈性驚厥。

【藥材性狀】: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1.7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黃綠色、棕綠色或暗棕色,著生多數長約2毫米的鉤刺。一端有兩根較粗大的尖刺,分離或相連,外皮(總苞)堅韌,內分2室,各藏1個小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果皮灰黑色,紙質;一端具1刺狀突起的柱基;種子淺灰色,種皮膜質,內有2片子葉,胚根位于尖端。氣微弱,味微苦、油樣。以粒大飽滿、色黃綠色者為佳。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