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Phyllanthi Urinariae。
【來源】:大戟科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L.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莖直立,通常帶紫紅色。單葉互生,二列,形似復(fù)葉,長橢圓形,長0.5~1.5厘米,寬0.2~0.5厘米,頂端鈍或有小尖頭,基部圓形,偏斜,背面灰白色,兩面無毛;葉柄短,近于無柄;托葉小,披針形。雄花2~3朵,簇生于葉腋,萼片6。蒴果無柄,葉下二列著生,近圓形,赤褐色,表面有小鱗狀凸起物;種子灰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全草長10~40厘米。根黃白色,須根多數(shù)。莖圓柱形,有分枝;基部老莖灰褐色;幼枝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翅狀銳棱,質(zhì)脆,斷面中空。葉互生,灰綠色,呈長橢圓形,先端斜或有小凸尖,基部偏斜,兩面無毛,幾無柄。生于葉背之下的小花已干,有的帶有類似珍珠狀的小果。氣微香,葉味微苦。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5~30克(水腫可用至60~ 9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傷口周圍。用治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jié)石、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眼角膜炎、黃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傷。治療腸炎腹瀉及細(xì)菌性痢疾,可單用本品50克,煎服;也可配合老鸛草50克同用。在治療夜盲癥時(shí),可用鮮草50~100克,加鴨肝2~3個(gè)同燉湯,熟后食鴨肝及湯。
【化學(xué)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全草長10~40厘米。根黃白色,須根多數(shù)。莖圓柱形,有分枝;基部老莖灰褐色;幼枝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翅狀銳棱,質(zhì)脆,斷面中空。葉互生,灰綠色,呈長橢圓形,先端斜或有小凸尖,基部偏斜,兩面無毛,幾無柄。生于葉背之下的小花已干,有的帶有類似珍珠狀的小果。氣微香,葉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微苦。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