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seu Radix Gaultheriae Yunnanensis。
【來源】:【植物形態】:常綠灌木,高1~3米。樹皮灰黑色,枝條細長,左右曲折,具縱紋,帶紅色或紅綠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短,粗壯;葉片革質,卵狀長圓形,長卵形,有香氣,長7~9厘米,寬2.5~3.5厘米,尾狀漸尖,基部鈍圓或心形,邊緣具齒,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較淡,密被褐色斑點。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0~15朵,疏生;苞片卵形,凸尖,被白色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著生于花梗上部近萼處,披針狀三角形;花萼裂片5,卵狀三角形,鈍頭;花冠白綠色,鐘形,口部分裂;雄蕊10枚,花絲短而粗,花藥2室,每室先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短于花冠。漿果狀蒴果,球形,黑色,5裂。種子多數,細小,淡黃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紅棕色至棕紅色,有明顯的縱紋,皮孔橫生,突起。葉痕類圓形或類三角形,質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木質部淡棕色至類白色,髓淡黃棕色。葉革質,多脫落,表面淡綠色至棕紅色,先端尖尾狀,基部心形,葉緣有細鋸齒。有的可見花序或果序,總狀,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種子多而小,淡黃色。氣香,味甘、辛。根彎曲有分枝,頗長,粗者直徑可達2厘米,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極易剝落,內部色較淡;散生細根,粗約1毫米。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射線明顯,木質致密。氣芳香。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9~15克,鮮品30克;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搗敷。主治風濕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咳嗽多痰。
【化學成分】:滇白珠葉含揮發油0.5%~0.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酯。根中含木脂素苷成分:白株木苷、C、D,(—)-異落葉松樹脂醇-2a-O-β-D-吡喃木糖苷,(+)-南燭木樹脂酚-2a-O-β-L-吡喃阿糖苷又名滇白珠苷A,(—)-5'-甲氧基異落葉松樹脂醇-2a-O-β-D-吡喃木糖苷,(+)-南燭木樹脂酚-2a-O-β-D-吡喃葡萄糖苷,南燭木樹脂酚,(—)-5'-甲氧基異落葉松樹脂醇。根中含二萜成分,三萜成分,黃
【配伍藥方】:①治風濕關節疼痛:透骨香根30克,小血藤15克,白龍須3克,牛膝15克。泡酒1000毫升。每服約30毫升,并用透骨香莖葉、生姜、蔥煎水外洗。(《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水臌:透骨香15克,車前草9克。水煎服。(《貴州草藥》) ③治跌打損傷:白珠樹根30克,八棱麻18克。水、酒各半,煎服。(《草藥手冊》)
【藥理研究】:1.抗炎作用 :透骨香中含有已知具有解熱、抗風濕作用的水楊酸甲酯,水楊酸甲酯的藥理實驗證明,內服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郭腫脹抑制率為32.9%;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試驗,染料滲出抑制率為32.2%;此外,能減輕大鼠角叉菜膠足腫脹,致炎后30分鐘及1小時作用明顯,腫脹抑制率為41%。2.鎮痛作用:對透骨香根莖的水提醇沉浸膏進行了鎮痛藥理研究,扭體法試驗表明,透骨香浸膏鎮痛百分率為58.8%;電刺激法,痛閾提高率為120.8%;熱板法,痛閾提高率為54.4%。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紅棕色至棕紅色,有明顯的縱紋,皮孔橫生,突起。葉痕類圓形或類三角形,質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木質部淡棕色至類白色,髓淡黃棕色。葉革質,多脫落,表面淡綠色至棕紅色,先端尖尾狀,基部心形,葉緣有細鋸齒。有的可見花序或果序,總狀,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種子多而小,淡黃色。氣香,味甘、辛。根彎曲有分枝,頗長,粗者直徑可達2厘米,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極易剝落,內部色較淡;散生細根,粗約1毫米。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射線明顯,木質致密。氣芳香。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腎經,肺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