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外,血竭、乳香、沒藥、三七、兒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對密度為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烏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時,第三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為相對密度1.25~1.30(80℃ )的清膏。與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卻后加入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混勻,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膠、松香等制成的基質,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
【處方】:生川烏16克、生草烏16克、 烏藥16克、 白及16克、 白芷16克、 白蘞16克、 土鱉蟲16克、木瓜16克、三棱16克、莪術16克、當歸16克、赤芍16克、肉桂16克、大黃32克、連翹32克、血竭10克、乳香(炒)6克、沒藥(炒)6克、三七6克、兒茶6克、薄荷腦8克、水楊酸甲酯8克、冰片8克。
【組方分析】:方中生川烏、生草烏為君藥,祛風濕,溫經止痛。輔以血竭、乳香、沒藥、兒茶、三七,活血散瘀消腫,以除外傷瘀腫作痛;三棱、莪術破血行氣以除內傷之瘀血;當歸、木瓜補血柔筋,活血止痛;土鱉蟲走散性強,善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且協助君藥活血祛風濕;白芷、肉桂補火散寒止痛,兼溫行血脈,以除內外之寒。佐以烏藥行氣止痛,溫散腎寒;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白蘞、連翹、薄荷、冰片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以防血瘀化熱;大黃、赤芍瀉火涼血解毒,以除內熱。諸藥合用,內外并治,氣血同調,共奏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質量控制】:1.本品為微紅色的片狀橡膠膏,布面具有小圓孔,氣芳香?! ?.氣相色譜法鑒別薄荷腦、冰片、水楊酸甲酯?! ?.除應符合貼膏劑項下橡膠膏劑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外,含膏量用乙醚作溶劑,依法檢查,每100厘米2不得少于1.5克。
【現代研究】:【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