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rataegi Fructus
【來源】: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N.E.Br.的成熟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達(dá)6米。多分枝,具刺或無,刺長1~2厘米。葉互生,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有2~4對羽狀裂片,僅下面1對裂片較深,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脈有短柔毛,邊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傘房花序,花白色,萼筒鐘狀,花瓣5,子房下位,5室。梨果近球形,直徑可達(dá)2.5厘米,深紅色,有黃白色小斑點(diǎn),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一圓形深洼。
【藥材性狀】:果實(shí)較大,圓形,直徑1.5~1.8厘米,表面紅色或暗紅色,密布較大的白色斑點(diǎn),果肉厚。種子(果核)5粒,較大,長腎形,常有一條凹溝。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臨床應(yīng)用】:用量6~12克,煎湯內(nèi)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治療肉食積滯、小兒乳積、脘腹脹痛、痢疾、泄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腹痛、高血脂癥等。
【化學(xué)成分】:】主要含有機(jī)酸(檸檬酸及其甲酯、蘋果酸等)及黃酮類化合物(金絲桃苷、槲皮素、牡荊素等)。另含左旋表兒茶精、槲皮素、β-谷固醇、枸櫞酸、熊果酸、亞麻酸、亞油酸、沒食子酸、原兒茶酸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一切食積:山楂120克,白術(shù)120克,六神曲60克。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120克,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痰積:山楂90克,石堿9克,半夏(皂角水浸透,曬干)30克。上為末,粥糊丸,服三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小阿魏丸) ④治痢疾初得:山楂30克,紅白蔗糖各15克,好毛尖茶葉4.5克。將山楂煎湯,沖糖與茶葉在蓋碗中,浸片時,飲之。(《衷中參西錄》) ⑤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3~6克紅痢蜜
【藥理研究】:促進(jìn)消、保護(hù)心血管、降壓、降血脂、抗氧化、增強(qiáng)免疫、抗菌、防癌、收縮子宮、止痛。山楂中有機(jī)酸是消食導(dǎo)滯的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是防治心血管病及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德國將山楂制劑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已載入藥典,縮合黃烷(黃烷聚合物)是其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之一。山楂黃酮或水解物對離體或在體蟾蜍心臟均有強(qiáng)心作用;浸膏、黃酮或水解物能增加冠脈流量;總黃酮、水解物、三萜酸具降壓作用;提取物、醇浸膏、總?cè)扑崽崛∥锬芙笛淮送猓咴鰪?qiáng)免疫、抗氧化、抗菌作用。毒性:總黃酮小鼠腹腔注射LDso為165毫克/千克。
【藥材性狀】:果實(shí)較大,圓形,直徑1.5~1.8厘米,表面紅色或暗紅色,密布較大的白色斑點(diǎn),果肉厚。種子(果核)5粒,較大,長腎形,常有一條凹溝。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性味歸經(jīng)】:性微溫,味酸、甘。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