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Spirodelae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漂浮植物。葉狀莖扁平,倒卵形或橢圓形,直徑3~6毫米,長6~9毫米,先端圓,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紫紅色,常3~4片相連,自中央下垂10余條纖維狀須根,中心有明顯的維管束一條,束端有根侔。佛焰苞矮小,唇形。花序由2朵雄花及1朵雌花組成,白色或淡綠色。花期夏季。
【藥材性狀】:扁平葉狀體,卵形或卵圓形,長徑2~5毫米。上表面淡綠色至灰綠色,偏側有一小凹陷,邊緣整齊或微卷曲。下表面紫綠色至紫棕色,著生數條須根。體輕,手捻易碎。氣微,味淡。
【臨床應用】:用量3~9克,內服煎湯,或搗汁,或入丸散,治療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水腫尿少。外用適量,煎湯浸洗,或研末撒或調敷。
【化學成分】:含醋酸鉀及氯化鉀、碘、溴、葒草素、木犀草素-7-單糖苷、牡荊素、谷固醇、堇黃質、棕櫚酸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風熱感冒:浮萍、防風各9克,牛蒡子、薄荷、紫蘇葉各6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②治身上虛癢:浮萍末3克,以黃芩3克同四物湯煎湯調下。(《丹溪纂要》) ③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浮萍日干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一二服。(《千金翼方》) ④治急性腎炎:a.浮萍60克,黑豆30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b.單用浮萍干品9~12克,為末,白糖調服。(《浙南本草新編》) ⑤治吐血不止:紫背浮萍(焙)15克,黃芪(炙)7.5克。為末,每服3克,姜、蜜水調下。(《圣濟總錄》) ⑥主生發:
【藥理研究】:具有解熱作用;對正常蛙心無明顯影響,對衰竭的蛙心有顯著強心作用,尚有收縮血管和升高血壓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能抑制蚊類幼蟲生長,降低蚊類幼蟲密度。尚有一定抗凝作用;可用于防治高氟所致的氟中毒。
【藥材性狀】:扁平葉狀體,卵形或卵圓形,長徑2~5毫米。上表面淡綠色至灰綠色,偏側有一小凹陷,邊緣整齊或微卷曲。下表面紫綠色至紫棕色,著生數條須根。體輕,手捻易碎。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歸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