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來源】: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直立或披散的常綠灌木。莖多分枝,小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有條狀棱。葉為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11~17片,小葉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1片小葉較大,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花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被灰色長柔毛;萼鐘狀,頂端5齒裂,被毛;花冠黃白色,蝶形;雄蕊10枚,連合成單體雄蕊;子房具短柄,有胚珠多個,密生柔毛;花柱彎曲。莢果串珠狀,內有3~5粒種子。
【藥材性狀】:根莖不規則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著生數條根。根長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臨床應用】:用量3~6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用治火毒蘊結、咽喉腫痛;外治諸熱腫、毒蟲咬傷。
【化學成分】:主含生物堿和黃酮類成分,其他尚含苯丙素類、三萜及甾醇等。生物堿有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果堿、氧化槐果堿、山豆根堿等;黃酮有廣豆根素、廣豆根酮、紫檀素、三葉豆紫檀苷等。生物堿含量為1.37%~ 1.88%,苦參堿含量為0.039%、0.177%,氧化苦參堿含量為0.339%。1.336%。
【配伍藥方】:①治喉痹: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分。每服9克。水煎,去渣漱口時時呷之。(《古今醫統》山豆根湯) ②治牙齦腫痛:山豆根、白頭翁各12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本草駢比》) ③治齒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處。(《備急方》) ④治霍亂:山豆根末,橘皮湯下9克。(《備急方》) ⑤治喉癌:山豆根、玄參、大青葉各15克,開金鎖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手冊》)
【藥理研究】:山豆根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抗潰瘍,抑制高級中樞,興奮低級中樞的作用,其中生物堿是其抗腫瘤的有效成分,對多種實驗腫瘤有抑制作用。苦參堿還具體外抑菌作用。對兔、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損傷和小鼠D-氨基半乳糖肝損傷均有保護作 用;此外,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果堿等對大、小鼠5種關節炎動物模型有抗炎作用。山豆根堿及苦參堿等生物堿具解痙平喘作用。此外,苦參堿、氧化苦參堿、 槐果堿及山豆根堿具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具雙向免疫功能。大劑量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衰竭至死,注意慎用。現代臨床用于治療
【藥材性狀】:根莖不規則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著生數條根。根長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有毒。歸肺經、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