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Dioscoreae Hypoglaucae Rhizom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走,粗厚,多細長須根。莖纖細,左旋。單葉互生,紙質,葉片三角狀心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波狀,葉干后近黑色,下面灰白色。花黃綠色,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向上的穗狀花序,花單生或2~3朵簇生,花被6裂,雄蕊3,退化雄蕊3,互生,雌花為下垂的穗狀花序,花單生,花被6,柱頭3裂。蒴果近圓形,微被白粉,有3翅,成熟后向上反轉。花期5~8月,果期6~10月。
【藥材性狀】:根莖竹節狀,類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皺縮,常殘留有莖枯萎疤痕及未除盡的細長須根。商品多為不規則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約0.5毫米,邊緣不整齊,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細膩,有粉性及不規則的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照視,極為顯著。質松,易折斷。氣微,味辛、微苦。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用治風濕頑痹、腰膝疼痛、筋脈屈伸不利;膏淋、熱淋、石淋、小便不利;脾胃濕熱下注之尿濁癥;濕熱下注所致帶下、遺精等。
【化學成分】:含薯蕷皂苷元、粉背皂苷A、纖細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等。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方法有:庫侖滴定法、TLC掃描測定法。
【配伍藥方】:①治陰痿失溺:萆薢6克,附子4.5克。合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②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雖不白濁,亦能治療:益智仁、粉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薜分清飲) ③治白帶日久,體力衰弱:懷山藥30克,萆薢24克,蓮子9克,水煎,食前溫服。(《陜西中醫驗方選編》) ④治楊梅瘡,不問新舊潰爛,或筋骨作痛:川萆薢,每次用一兩,以水三盅,煎二盅,去渣,不拘時,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表明,粉萆薢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使外周血T細胞百分率增加,具有一定的免疫藥理活性。薯蕷皂能抑制腫瘤細胞白血病L₁₂₁₀,IC₅₀為0.17μg/ml。還有抗真菌作用,對細菌無效。
【藥材性狀】:根莖竹節狀,類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皺縮,常殘留有莖枯萎疤痕及未除盡的細長須根。商品多為不規則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約0.5毫米,邊緣不整齊,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細膩,有粉性及不規則的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照視,極為顯著。質松,易折斷。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性平,味苦。歸腎經、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