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Abri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披散小灌木。根粗壯,細長,分枝;莖細,深紅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黃褐色短粗毛。偶數羽狀復葉,小葉8~12對,小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膜質,先端截形而有小銳尖,基部淺心形,上面被疏毛,背面被緊貼的粗毛,幾無柄;托葉成對著生,線狀披針形,小托葉極小,刺毛狀。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黃綠色;花冠淺紫紅色,旗瓣寬橢圓形,翼瓣狹,龍骨瓣弓形;雄蕊9枚;合生成管狀,與旗瓣貼連,上部分離;子房近無柄,花柱短。莢果矩圓形,扁平,先端有喙,被黃色短疏毛。種子4~6粒,矩圓形,扁平,褐黑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10月。
【藥材性狀】:根多呈圓錐形,上粗下細,有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細縱紋,支根極細,有的斷落或留有殘基。莖叢生,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纖細,疏被短柔毛。小葉矩圓形,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煎服。用治黃疸、脅肋不舒、胃脘脹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乳腺炎。
【化學成分】:含生物堿:相思子堿、膽堿;蒽醌類:大黃醌、大黃素甲醚;皂苷類:雞骨草三醇等。另含相思子皂醇、大豆皂醇、葛根皂醇、槐花二醇、廣東相思子三醇、甘草次酸、光果甘草內酯。根中含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
【配伍藥方】:①治黃疸:雞骨草60克,紅棗七八枚。水煎服。(《嶺南草藥志》) ②治外感風熱:雞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蛇咬傷:雞骨草(去骨)30克。煎水飲。(《嶺南草藥志》)
【藥理研究】:主要具有保肝作用:雞骨草粗皂苷部分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有抑制作用;另外,還有抗炎及免疫作用,可影響腸平滑肌功能,增強小鼠游泳耐力。
【藥材性狀】:根多呈圓錐形,上粗下細,有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細縱紋,支根極細,有的斷落或留有殘基。莖叢生,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纖細,疏被短柔毛。小葉矩圓形,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微苦。歸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