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assia Seed, Seed of Sickle Senna。
【來源】:【植物形態】: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上部分枝多。葉互生,羽狀復葉;小葉3對,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圓形,基部楔形,稍偏斜,下面及邊緣有柔毛,最下一對小葉間有一條形腺體,或下面兩對小葉間各有一腺體。花成對腋生,最上部的聚生;總花梗極短;萼片5,倒卵形;花冠黃色,花瓣5,倒卵形,基部有爪;雄蕊10,發育雄蕊7,3個較大的花藥頂端急狹呈瓶頸狀;子房細長,花柱彎曲。莢果細長,近四棱形;種子多數,棱柱形或菱形略扁,淡褐色,光亮,兩側各有1條線形斜凹紋。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四棱狀短圓柱形,一端鈍圓,另一端傾斜并有尖頭,長4~6毫米,寬2~3毫米。表面棕綠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澤,背腹面各有一條凸起的棱線。棱線兩側各有一條從臍點向合點斜向的淺棕色線形凹紋。質堅硬。橫切面種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胚黃色,兩子葉重疊并呈S狀折曲。完整種子無豆腥氣,破碎后有微弱豆腥氣;味微苦,稍帶黏性。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煎湯內服,大量可用至30克;或研末;或泡茶飲。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用治虛火上攻或肝經風熱等所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以及夜盲癥;熱結便秘、腸燥便秘;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等。
【化學成分】:含游離羥基蒽醌衍生物,為橙黃決明素、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蒽酮、大黃素-6-葡糖苷、決明素、黃決明素、鈍葉素、鈍新素、決明蒽酮、決明子苷等多種成分。可用HPLC法測定其大黃酚或決明子苷A的含量。
【配伍藥方】:①治急性結膜炎:決明子、菊花、蟬蛻、青葙子各15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急性角膜炎:決明子15克,菊花9克,谷精草9克,荊芥9克,黃連6克,木通12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③治夜盲癥:決明子、枸杞子各9克,豬肝適量。水煎,食肝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④治雀目:決明子60克,地膚子30克。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飲調下3g。(《圣惠方》)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抑制細胞免疫功能,對體液免疫功能無影響,可增強巨噬細胞吞服噬功能;保肝;瀉下;促進胃液分泌;抑制15-羥基前列腺素脫氫酶的作用。毒性:致癌及有生殖毒性。其水浸液有降壓、利尿作用,并有緩瀉、收縮子宮作用;其醇浸出液對葡萄球菌及白喉、巨大芽孢、傷寒、副傷寒、乙型副傷寒、大腸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劑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降血脂的作用。
【藥材性狀】:四棱狀短圓柱形,一端鈍圓,另一端傾斜并有尖頭,長4~6毫米,寬2~3毫米。表面棕綠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澤,背腹面各有一條凸起的棱線。棱線兩側各有一條從臍點向合點斜向的淺棕色線形凹紋。質堅硬。橫切面種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胚黃色,兩子葉重疊并呈S狀折曲。完整種子無豆腥氣,破碎后有微弱豆腥氣;味微苦,稍帶黏性。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甘。歸肝經、腎經、大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