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來源】:【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半常綠木質(zhì)藤本。老莖棕褐色,幼枝綠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卵形。花成對腋生;花冠初開時白色,后變黃色,外被柔毛和腺毛,花冠筒細長,上唇4淺裂,下唇狹而不裂;雄蕊5枚,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漿果球形,熟時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藥材金銀花呈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表面黃綠色,密被短柔毛。花萼綠色,先端5裂。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枚,附于筒壁,黃色;雌蕊1枚,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臨床應(yīng)用】:用量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用治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現(xiàn)臨床上多制成各種制劑,用于治療咽喉炎癥、肺結(jié)核并發(fā)呼吸道感染、肺炎和細菌性痢疾、外科化膿性感染、子宮頸糜爛以及眼科急性炎癥。
【化學(xué)成分】:含木樨草素、肌醇1%及揮發(fā)油、萜類、酚酸等化學(xué)成分。其中有綠原酸、異綠原酸、白果醇、β-谷固醇、豆固醇、豆固醇-D-葡萄糖苷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瘡瘍痛甚,色紫變黑者:金銀花連枝、葉(銼)60克,黃芪120克,甘草30克。上細切,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nèi)閉口,重湯內(nèi)煮三二時辰,取出去滓,頓服。(《活法機要》回瘡金銀花散) ②治發(fā)背,惡瘡、托里,止痛,排膿:金銀花120克,甘草(炒)30克。上為粗末,每服12克,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衛(wèi)生寶鑒》) ③治癰疽發(fā)背初起:金銀花240克,水十碗,煎至二碗,入當(dāng)歸60克,同煎至一碗,一氣服之。(《洞天奧旨》歸花湯) ④治乳腺不行,結(jié)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金銀花、當(dāng)歸、黃芪(蜜炙)、
【藥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毒、抗炎、解熱、促進炎細胞吞噬功能、降血脂、中樞興奮、抗生育、預(yù)防胃潰瘍、興奮子宮作用。體外實驗表明,金銀花煎劑及醇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結(jié)核桿菌、霍亂弧菌等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銀花的水煎劑、水浸液和提純液,用平板打洞法,對致齲齒的變形鏈球菌,具有較好的殺滅和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隨濃度增大而明顯增強。
【藥材性狀】:藥材金銀花呈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表面黃綠色,密被短柔毛。花萼綠色,先端5裂。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枚,附于筒壁,黃色;雌蕊1枚,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歸肺經(jīng)、心經(jīng)、胃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