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hizoma Bergeniae Scopulosae。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根莖粗壯,延伸,直徑2.5~4厘米,沿石壁縫隙匍匐生長,半暴露;密被栗褐色鱗片和葉柄鞘的殘余。葉基生,葉柄長1.5~13厘米,托葉鞘無毛;葉片近肉質,有光澤,圓形或寬卵狀圓形,長5~25厘米,寬3~22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或略作楔形,邊緣具鋸齒或不明顯齒,有時近全緣,兩面具腺窩;葉脈明顯。花莖長10~20厘米,光滑,中部以上具1披針形苞葉;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具多數花,分枝,幾先葉開放;花萼鐘狀,5深裂,紫紅色,多脈;花瓣5,有深紫色脈紋,先端鈍,基部有爪;雄蕊10;子房卵球形,基部2室,先端1室,花柱2,柱頭大,盾狀。蒴果2瓣裂口花期4~5月,果期7~8月。
【藥材性狀】:根莖近圓柱形,一端稍細,直徑2.5~4厘米。表面褐色,具明顯隆起的環節,密被褐色鱗片及殘存葉鞘,并可見棕紅色細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棕紅色或粉紅色,略顯粉性,近邊緣有一圈點狀維管束環列。氣微,味澀、微苦。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6~9克。外用:研末調敷。主治急慢性腸胃炎,浮腫,崩漏,白帶,淋癥,痢疾,黃水瘡,禿瘡,疥癬。
【化學成分】:根莖含巖白菜素。
【配伍藥方】:①治瀉痢后腸胃虛弱:盤龍七、紅石耳各15克,朱砂七9克,黃精6克。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②治黃水瘡、禿瘡、疥癬:盤龍七、黃柏各5錢,椿根皮1兩,共研細末,用清油或蛋清調和外敷。(《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藥理研究】:盤龍七有鎮咳作用、抗菌作用及抗潰瘍作用。
【藥材性狀】:根莖近圓柱形,一端稍細,直徑2.5~4厘米。表面褐色,具明顯隆起的環節,密被褐色鱗片及殘存葉鞘,并可見棕紅色細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棕紅色或粉紅色,略顯粉性,近邊緣有一圈點狀維管束環列。氣微,味澀、微苦。
【性味歸經】:性平,味澀、微苦。歸脾經、肝經、膀胱經、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