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irsii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莖基部生長多數須根。根狀莖細長,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質。莖直立,微紫色,有縱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刺尖,基部狹窄或圓鈍;全緣或微齒裂,邊緣有金黃色小刺,兩面均被有綿毛,開花后下部葉凋落。頭狀花序頂生,直立,花單性,雌雄異株,管狀花,紫紅色,雄花序較小,有不育雄蕊;雌花序較大,有不育雌蕊。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冠毛羽毛狀。花期5~6月,果期5~7月。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長5~3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縱棱和白色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破碎或皺縮,完整者展開后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0.5~3厘米;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具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白色柔毛,頭狀花序單個或數個頂生,總苞鐘狀,苞片黃綠色,5~8層,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
【臨床應用】:用量4.5~9克,水煎服;鮮者30~60克,搗汁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用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黃疸、癰腫瘡毒等。具有止血作用。對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還有鎮靜、抑菌和利膽作用
【化學成分】:含膽堿、皂苷、兒茶酚胺類物質,并顯生物堿皂苷的反應。
【配伍藥方】:①治卒吐血及瀉鮮血:小薊葉,搗汁,溫服。(《梅師集驗方》) ②治吐血:小薊、大薊、側柏葉各9克,仙鶴草、焦梔子各12克。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③治婦人陰癢不止:小薊,不拘多少,水煮作湯,熱洗,日三用之。(《婦人良方》) ④治鼻窒、氣息不通:小薊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⑤治高血壓:小薊、夏枯草各15克。煎水代茶飲。(《安徽中草藥》) ⑥治急性腎炎、泌尿系感染、尿痛浮腫:小薊15克,生地9克,茅根60克。水煎服。(《天津中草藥》) ⑦治傳染性肝炎,肝腫大:鮮小
【藥理研究】:水煎劑有直接的擬交感神經藥的作用,對麻醉后破壞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腎上腺素樣的升壓作用;對離體兔心和蟾蜍心臟均有興奮作用。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長5~3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縱棱和白色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破碎或皺縮,完整者展開后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0.5~3厘米;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具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白色柔毛,頭狀花序單個或數個頂生,總苞鐘狀,苞片黃綠色,5~8層,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苦。歸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