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Glechomae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匍匐草本,莖纖細,方柱形,長10~30厘米。下部常匍地生根,上部斜升或近直立,僅幼嫩部被稀疏長茸毛。葉對生,有長柄;葉片草質,圓心形或近腎形,邊有圓齒,被細毛。花藍色或紫色,具短梗,通常單生于葉腋,稀2朵或3朵簇生;萼管狀,15條縱脈,被長柔毛,萼裂片的長度約與萼管相等或較短,具芒狀尖頭;花冠有長筒和短筒二型,外面多少被毛,冠管下部圓筒狀,上部明顯擴大呈鐘形,檐部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伸長,斜展,3裂,中間的裂片特大,頂端凹;雄蕊8,內藏。小堅果長圓狀卵形,深褐色,藏于宿存萼內。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長10~20厘米,疏被短柔毛。莖方柱形,直徑1~2毫米,細而扭曲,表面黃綠色或紫紅色,節上有不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腎形或近心形,長l~3厘米,寬1.5~3厘米,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具圓齒,葉柄長4~7厘米。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藍色或紫色,二唇形,長達2厘米。搓之氣芳香,味微苦。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搗敷。用治血瘀腹痛、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帶下、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等。
【化學成分】:莖、葉中主要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左旋松樟酮、異松樟酮,左旋薄荷酮、異薄荷酮、胡薄荷酮,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薄荷醇、芳樟醇等。
【配伍藥方】:①利小便,治膀胱結石:a.連錢草、龍須草、車前草各15克,水煎服。(《浙江民間草藥》);b.連錢草100克,藕節100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藥》) ②治腎及輸尿管結石:連錢草120克,煎水沖蜂蜜,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腎炎水腫:連錢草、萹蓄各30克,薺菜花1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④治濕熱黃疸:連錢草60克,婆婆針75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⑤治膽囊炎,膽石癥:連錢草、蒲公英各30克,香附子15克。煎服,每日1劑。(《浙江藥用植物志》) ⑥治跌打損傷:連錢草
【藥理研究】:本品具有利尿、利膽、抗潰瘍、溶解結石等作用;還有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傷寒、福氏痢疾、宋氏痢疾、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藥材性狀】:長10~20厘米,疏被短柔毛。莖方柱形,直徑1~2毫米,細而扭曲,表面黃綠色或紫紅色,節上有不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腎形或近心形,長l~3厘米,寬1.5~3厘米,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具圓齒,葉柄長4~7厘米。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藍色或紫色,二唇形,長達2厘米。搓之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辛、微苦。歸肝經、腎經、膀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