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Pterocephali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粗壯,圓柱形,徑1.5~2.5厘米。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匙形或線狀匙形,長5~18厘米,基部漸窄成翅狀柄,全緣或一回羽狀深裂,裂片3~5對,頂裂片大,披針形,下面中脈明顯,白色,上部疏被白色糙伏毛。花葶高10~40厘米,被白色貼伏毛或伸展長柔毛,頭狀花序單生葶頂,球形,徑3~4厘米,總苞苞片2~3層,外層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被毛,邊緣密被長柔毛。花冠筒狀漏斗形,黃白或淡紫色,長1~1.2厘米,外面被長柔毛,5淺裂,裂片鈍,雄蕊4,稍出冠筒,花柱伸出冠筒,柱頭扁球形。瘦果倒卵圓形,長3~5毫米,成熟時淡棕色,具8縱棱,疏生貼伏毛。花果期7~10月。
【藥材性狀】:根呈類圓形,長5~20厘米,直徑0.8~2.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扭曲的縱皺紋和黃白色點狀須根痕,外皮易脫落,頂端常有數(shù)個麻花狀扭曲的根莖叢生,有的上部密被褐色葉柄殘基。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木部白色。葉基生,灰綠色,多破碎,完整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全緣,基部常羽淺裂至中裂,兩面均被粗毛。花莖被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0.8~2.5厘米,花白色至淡黃色,萼片為羽毛狀,多數(shù)。氣微,味苦。
【臨床應(yīng)用】:煎湯內(nèi)服,用量1~3克。用治外感發(fā)熱、熱病煩躁、泄瀉痢疾、負濕熱痹。
【化學(xué)成分】:本品含生物堿及黃酮甙。經(jīng)預(yù)試尚有樹脂,多糖和酚類化合物的反應(yīng)。
【配伍藥方】:【藥理研究】:具有明顯的抗炎、鎮(zhèn)痛及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藥材性狀】:根呈類圓形,長5~20厘米,直徑0.8~2.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扭曲的縱皺紋和黃白色點狀須根痕,外皮易脫落,頂端常有數(shù)個麻花狀扭曲的根莖叢生,有的上部密被褐色葉柄殘基。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木部白色。葉基生,灰綠色,多破碎,完整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全緣,基部常羽淺裂至中裂,兩面均被粗毛。花莖被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0.8~2.5厘米,花白色至淡黃色,萼片為羽毛狀,多數(shù)。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jīng)】:性苦,味寒。無歸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