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Imperatae Rhizoma
【來源】: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E.Hubb.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狀莖匍匐,外覆鱗片,稈叢生,直立,節(jié)上通常有長柔毛。葉多叢集于基部,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頂端漸尖或急尖,葉面及邊緣粗糙,葉背光滑。圓錐花序緊縮成柱狀,小穗柄一長一短,基部密生長白色絲狀柔毛,第一穎較狹,有脈3~4條,第二穎較寬,有脈4~6條;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先端尖,兩側略呈細齒狀;內稃先端截平,具尖鈍大小不同的數(shù)齒;雄蕊2枚,花藥黃色;柱頭2枚,紫色。穎果。
【藥材性狀】:長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節(jié)間長短不等。體輕,質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無臭,味微甜。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煎服;或鮮品30~60克,搗汁外用。用治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鮮用涼血益陽。
【化學成分】:含三萜類化合物蘆竹素、白茅素、羊齒烯醇、喬木萜烷、異喬木萜醇、西米杜鵑醇等,并含可溶性鈣,含糖18.8%,主要為葡萄糖、蔗糖、少量果糖和木糖等。尚含單酸類及其鉀鹽、胡蘿卜素類、葉綠素及白頭翁素、棕櫚酸等。
【配伍藥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②治傷肺唾血:白茅根一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臺》引《深師方》) ③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一合。飲之。(《婦人良方》) ④治胃火上沖,牙齦出血:鮮白茅根60克,生石膏60克,白糖30克。水煎,沖白糖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⑤治療胃出血:白茅根、生荷葉各30克,側柏葉、藕節(jié)各9克,黑豆少許。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藥理研究】:具有利尿、促凝血、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另據(jù)研究,水浸劑對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轉陰率有顯著效果。此外,還具有抗菌作用。
【藥材性狀】:長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節(jié)間長短不等。體輕,質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無臭,味微甜。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膀胱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