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Euonymi。
【來源】:衛矛科衛矛屬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的帶葉藤莖。
【植物形態】:常綠或半常綠灌木,匍匐或攀援,高約1.5米。枝上通常生長細根并具小瘤狀突起。葉對生,廣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先端尖或短銳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質厚或稍帶革質,上面葉脈稍突起,下面葉脈甚明顯;葉柄短。聚傘花序腋生;萼片4;花瓣4,綠白色,近圓形;雄蕊4,著生于花盤邊緣;子房上位,與花盤連生。蒴果球形。種子外被橘紅色假種皮?;ㄆ?~7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扶芳藤莖呈圓柱形,常有不定根,具縱皺紋,略彎曲,直徑0.3~1厘米,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突起皮孔;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單葉對生,葉片薄革質,灰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葉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6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葉脈兩面隆起,側脈每邊5~6條。聚傘花序;花4數。蒴果近球形。氣微,味淡。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煎洗或搗敷。用治氣血虛弱、腰肌勞損、風濕痹痛、跌打骨折、創傷出血。
【化學成分】:扶芳藤含衛矛醇;種子含前番茄紅素和前-γ-胡蘿卜素。
【配伍藥方】:1.治腰肌勞損、關節酸痛:扶芳藤30克,大血藤15克,或加梵天花根15克。水煎,沖紅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小兒驚風:過墻風15克。搗絨兌淘米水服。(《貴州草藥》) 3.治慢性腹瀉或痢疾:扶芳藤30克,石血15克,白扁豆30克,紅棗10枚。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編》)
【藥理研究】:藥理實驗表明,扶芳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具有明顯的鎮靜、鎮痛、抗凝血作用。
【藥材性狀】:扶芳藤莖呈圓柱形,常有不定根,具縱皺紋,略彎曲,直徑0.3~1厘米,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突起皮孔;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單葉對生,葉片薄革質,灰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葉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6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葉脈兩面隆起,側脈每邊5~6條。聚傘花序;花4數。蒴果近球形。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微苦。歸肝經、脾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