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Galla Chinensis。
【來源】:【植物形態】:落葉小喬木或喬木,高2~10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密被棕色柔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總葉柄基部膨大,葉軸與總葉柄有寬翅,被淡黃色棕色短柔毛;小葉5~13枚,無柄,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14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短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綠色,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無小葉柄。圓錐花序頂生,長20~30厘米厘米,花小,兼有兩性花和雄花;兩性花的萼片5,綠黃色,長卵形,長約0.6毫米,先端鈍,外側及邊緣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6毫米,先端圓形,邊緣及內側基部具柔毛;雄蕊5,著生于花盤邊緣,較花瓣略短,花藥黃色,橢圓形,“丁”字著生,花絲黃色;雌蕊較雄蕊短,子房上位,密生長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黃色;雄花略小于兩性花,花萼、花瓣與兩性花相似,雄蕊5,形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果序直立;核果扁果形,直徑約3~4毫米,熟時橙紅色至紅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內含種子1枚,扁圓形,灰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厘米,直徑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硬面脆,易破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壁厚0.2~0.3厘米,內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角倍:呈菱形,具不規則的鈍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3~10克;研末,1.5~6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研末撒或調敷。用治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化學成分】:主要含五倍子鞣質。
【配伍藥方】:①治痔瘡:艾葉、五倍子、白膠、苦楝根等分,銼碎,如燒香法,置長桶內,坐熏瘡處。(《直指方》)
②治手足皸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醫方大成論》)
③治滴蟲性陰道炎:五倍子15克,水煎沖洗患部。(《四川中藥志》1979)
?、苤畏翁摼每龋何灞蹲?克,五味子6克,罌粟殼6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葜螢a痢不止:五倍子30克,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綱目》)
?、拗伪浅鲅何灞蹲幽┐抵砸阅┩戮d灰等分,米飲服9克。(《綱目》)
?、哐揽p出血不止: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敷之。(《衛生易簡方》)
⑧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瀕湖集簡方》)
【藥理研究】:具有收斂、抗菌、殺精子、抗腫瘤等作用。對蛋白質有沉淀作用,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屬離子、生物堿及甙類形成不溶性的復合物,故可用作化學解毒劑。
【藥材性狀】: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厘米,直徑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硬面脆,易破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壁厚0.2~0.3厘米,內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角倍:呈菱形,具不規則的鈍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性味歸經】:性寒,味酸、澀。歸肺經、大腸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