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Cassythae
【來源】:【植物形態】:寄生纏繞草本,借盤狀吸根附于寄主上。莖線狀,綠色或綠褐色,嫩莖被銹色短柔毛。葉退化為微小鱗片。穗狀花序長2~5厘米,苞片及小苞片微小,寬卵形,被緣毛?;O小,兩性,白色,長不到2毫米,花被裂片6,排成2輪,外輪3枚小,圓形;能育雄蕊9,分3輪。果實小,球形,包藏于花后增大的肉質果托內?;?、果期5~12月。
【藥材性狀】: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2.5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具細縱紋和黃棕色茸毛,分枝處可見小鱗片,扭曲處常有盤狀吸根?;ㄐ。懦伤霠罨ㄐ颍L2~5厘米。果卵球形,包藏于肉質果托內,頂端開口,直徑約4毫米,無柄。質脆,斷面皮部纖維性,木質部黃白色。氣微,味淡。
【臨床應用】:用量9~1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水洗。用治結膜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疳積、水腫、咯血,癰瘡、燙傷。
【化學成分】:從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無根藤堿、無根藤定堿、無根藤末丁、無根藤末里丁、六駁堿、月桂若實堿及衛矛醇、鞣質等。
【配伍藥方】: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青藤4兩,釣鉤藤4兩,紅藤(即理省藤)4兩,丁公藤(又名風藤)4兩,桑絡藤4兩,菟絲藤(即無根藤)4兩,天仙藤(即青木香)4兩,陰地蕨(名地茶,取根)4兩,忍冬藤2兩,五味子藤(俗名紅內消)2兩。上切細,以無灰老酒1大斗,用瓷罐1個盛酒,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氣,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每服1盞,1日3次。病在上,食后及臥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醫學正傳》卷四·經驗九藤酒)
【藥理研究】:在進行傷寒沙門菌株中的抗苯并芘致突變活性研究時,發現無根藤提取物降低苯并芘致突變活性達99%,且其有效成分存在于水不溶部分,對熱穩定,提取物經121℃滅菌20分鐘仍有用。
【藥材性狀】: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2.5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具細縱紋和黃棕色茸毛,分枝處可見小鱗片,扭曲處常有盤狀吸根?;ㄐ。懦伤霠罨ㄐ颍L2~5厘米。果卵球形,包藏于肉質果托內,頂端開口,直徑約4毫米,無柄。質脆,斷面皮部纖維性,木質部黃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涼,味淡。歸經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