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水丸;或每100克粉末加煉蜜140~160克制成大蜜丸。
【處方】:黨參50克、白術(炒)50克、續(xù)斷50克、補骨脂(鹽炒)50克、杜仲(鹽炒)50克、 當歸100克、 白芍50克、川芎100克、香附(醋炙)200克、延胡索(醋炙)50克、雞冠花200克、 椿皮(炒)200克、木香50克、砂仁50克、小茴香(鹽炒)50克、青黛50克、 牡蠣(煅)50克。
【組方分析】:方中黨參、白術補脾益氣;續(xù)斷、補骨脂、杜仲補肝腎,益沖任,共為君藥。當歸、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調沖任,理氣血,共為臣藥。椿皮、雞冠花收澀固經止帶;木香、砂仁、小茴香行氣化濕,理氣止痛;青黛清肝經濕熱;牡蠣固經止帶,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調經止帶之功。
【質量控制】:1.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甜、澀、微苦。或為灰黑色的水丸;氣微香,味澀、微苦。 2.顯微鑒別黨參、白術、杜仲、當歸、白芍、川芎、木香、青黛、小茴香、雞冠花。 薄層色譜法鑒別白芍(芍藥苷)、補骨脂(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 3.除應符合丸劑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外,水丸需按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每1克含白芍以芍藥苷( C23H28O11)計,不得少于0.30毫克。
【現代研究】:【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