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aenomelis Fructus。
【來源】:【植物形態】: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小枝圓柱形,無刺。單葉互生,葉片革質,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葉柄稀被柔毛,有腺體;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邊緣具腺體。花單生于葉腋;萼鐘狀,萼片5,三角狀披針形,邊緣有腺齒,內面密被淺褐色茸毛,反折;花瓣5枚,倒卵形,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長不及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合生,柱頭頭狀,與雄蕊等長或稍長。果實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暗黃色,木質。花期4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木瓜果實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多縱剖為2~4瓣,長4~9厘米,寬3.5~4.5厘米。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光滑無皺紋,或稍粗糙;剖面果肉粗糙,顯顆粒性。種子多數,密集,每子房室內40~50粒,通常多數脫落。種子扁平三角形,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沙粒感。以質堅實、味酸者為佳。
【臨床應用】:用量6~9克,煎湯內服,用治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腫疼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用木瓜片5片/次,3次/日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木瓜沖劑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木瓜膠代血漿治出血性休克,又可治風濕性關節炎、腳癬等。
【化學成分】:木瓜含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抗壞血酸、反丁烯二酸和皂苷;還含蘋果酸鉀鹽及齊墩果酸、綠原受乙酯、咖啡酸、綠原酸、烏頭酸、黃酮和鞣質等。
【配伍藥方】:①治腳氣濕熱:木瓜、薏苡仁各15克,白術、茯苓各9克,黃柏6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臍下絞痛:木瓜一二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孟洗方》) ③治風濕麻木:木瓜泡酒服,每次一小盅,日服二次。(《天津中草藥》) ④治瀉不止:米豆子60克,木瓜、干姜、甘草各30克。為細末,每服6克,米飲調,不以時。(《雞峰普濟方》木瓜湯)
【藥理研究】:木瓜有保肝、抗菌、抑制腫瘤的功效與作用。木瓜沖劑對由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損害有保護作用。體外試驗,對多種腸道菌、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抗癌有效成分是有機酸。
【藥材性狀】:木瓜果實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多縱剖為2~4瓣,長4~9厘米,寬3.5~4.5厘米。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光滑無皺紋,或稍粗糙;剖面果肉粗糙,顯顆粒性。種子多數,密集,每子房室內40~50粒,通常多數脫落。種子扁平三角形,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沙粒感。以質堅實、味酸者為佳。
【性味歸經】:性溫,味酸。歸肝經、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