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十六味,六神曲、麥芽、枳殼、厚樸、砂仁、白扁豆、粉碎成細(xì)粉,山楂、葛根、甘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第三次30分,合并煎液,濾過。廣藿香、陳皮分別蒸餾提取揮發(fā)油,備用。茯苓、木香、生姜用70%乙醇加熱回流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為1.35~1.40(50℃)的稠膏,加入六神曲等六味細(xì)粉,混勻,干燥,粉碎成細(xì)粉,制粒,干燥,加入廣藿香油、陳皮油,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處方】:廣藿香、香薷、木香、紫蘇葉、厚樸、砂仁、枳殼、陳皮、茯苓、山楂、麥芽、白扁豆、葛根、甘草、六神曲(麩炒)、生姜。
【組方分析】:本方由16味藥物組成。是以香薷散合香蘇散為主,兼增理氣健胃之品組成,主要適用于夏月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氣滯之證。故方以香薷為主藥,其氣芳香,性辛溫,既能發(fā)越陽氣、疏散肌表之邪,又能祛暑和脾化濕,除中焦之寒濕,對夏暑感冒寒濕者,尤為適宜。輔以厚樸苦溫燥濕,行氣散滿,藿香芳香化濕,理氣和中,三味合用外能祛暑解表,內(nèi)能行氣化濕,達(dá)到表里兼治之效。佐以扁豆健脾和中,兼清暑濕,蘇葉開腠理而散風(fēng)寒,陳皮理氣行滯,和胃暢中;木香、枳殼、砂仁理氣解郁,寬中和胃;茯苓、山楂、神曲、麥芽等健胃以助正氣,消食除痞。使以生姜辛散,甘草和中。諸藥合用,既能消暑解表,又能疏理氣機(jī),使氣血和而微汗出,風(fēng)寒解而病自愈,是理氣解表、表里雙解之良方。
【質(zhì)量控制】:【現(xiàn)代研究】:【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