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為樟樹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別名玉桂、桂樹、官桂、牧桂、簡桂、紫桂等。常綠喬木。桂皮、桂枝、桂油、花蕾、幼果、桂根均可入藥。性熱、味辛甘,能治多種虛寒病,是傳統的珍貴藥品。具有解熱、抗菌、鎮痛及升高白血球的功能。桂皮醛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桂油在醫藥工業中是治療麻瘋病藥物“苯風砜”和清涼油及各種驅風油的主要原料。桂油作藥用,主治昏迷、風濕、頭痛、皮膚病、胎毒等癥,也可用作殺菌劑、口臭劑、矯臭劑等。桂皮有溫中補腎、驅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腹瀉、腹痛、關節痛等。桂皮入藥,尤以韌皮部已形成油層的品質更佳,如貯藏時間愈長,味道愈醇,既香又甜,藥力更顯著,被譽為補藥中之珍品,對年老虛弱者有特效。故肉桂為醫藥上之珍品。
肉桂原產于越南,我國主產于廣西、廣東、福建、貴州、浙江、湖南等地。肉桂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名貴香藥植物,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出口中藥材之一。
【形態特征】株高10~15米。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革質,主脈3出。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花被6枚,黃白色;雄蕊9枚;子房1室。漿果卵圓形,熟時紫黑色。花期5~7月,果熟期翌年2~3月。
【生長環境】肉桂實生幼苗主根發達,側根疏。幼年階段,主莖較發達,側枝生長慢。樹的高度,生長2~3年后,逐漸加快,近成熟期,又逐漸減慢。實生植株,10~11年開始結實。一般100~120年開始衰退。萌蘗植株初期生長迅速,70~80年開始衰退。如在開花前采伐,進行矮林作業,能維持萌芽更新10多次,年齡可延續100多年。
肉桂為蟲媒花,正常情況下,成果率為25%~30%。秋季種子成熟時,發芽率可達90%以上,種子晾干或曬干后均易失去發芽能力。故生產上應隨采隨播或用低溫沙藏。
肉桂性喜溫暖、濕潤氣候,適于熱帶與亞熱帶的溫暖氣候,忌積水,不耐干旱。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肉桂地苗圃地宜選在排水良好、濕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坡向宜朝東南方,接近水源,以利干旱時灌溉。地塊選定后要經2~3次犁耙,同時施入廄肥或堆肥等有機肥料,然后做成寬1~1.2米、高15~20厘米的高畦。肉桂林地應選在陽光充足、無寒風侵襲的東南坡地,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無沖刷的山中部地帶,土壤呈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好。
2.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肉桂大面積造林所需苗木常采用此法。選擇12~15年生,樹形端正茂盛、主干高大筆直、皮厚含油足、香氣濃的植株作留種母樹。每年2~4月,當果實變為紫黑色,果肉變軟時采收。采收后及時將果實放入竹筐內,置清水中把果皮搓爛,掏去果皮和果肉,取出沉于水底層的種子,攤放在室內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最好隨采隨播,如不能立即播種可用濕沙貯藏。具體方法:用1份種子與2份濕潤的細河沙混合均勻,鋪20厘米左右,貯存在室內陰涼避風處。這樣可以放置2個月,能保證80%左右的發芽率。
(2)插播繁殖:該法一般在每年3~4月進行。選擇無病蟲害、粗0.3~1厘米的青褐色的細枝條,剪成長13~15厘米,具3個節者作插條。插條口靠節上端1~2厘米處剪成平口,下端近節處剪成楔尖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層與木質部不可松動脫出。剪好的插條宜放在陰涼處,浸在清水里或用濕草覆蓋,以防止切口干燥影響生根。扦插的苗床宜用清潔的細河沙,鋪成厚30厘米左右,然后按行株距15~16厘米斜插,入沙2/3,稍壓,理平畦面,淋水濕透,上加蓋塑料薄膜,經常保持濕潤、蔭蔽。經40~50天插條下端剪口的皮層愈合后便長出根,待根較多時,移到苗圃或營養缽內繼續培育。
(3)萌蘗繁殖:又叫駁根繁殖。具體方法是:每年4月上旬,選擇1~2年生,高100厘米、直徑2~2.5厘米的萌蘗,在接近地面處用鋒利的小刀剝去莖部1圈3~4厘米的樹皮,隨即用疏松、肥沃的表土將剝皮部位覆蓋,稍壓實后淋透水。1年后,剝皮處長出新根。造林時把土扒開,將萌蘗與母樹分離,移至林地定植,這種苗木定植后成活率可達95%以上,但不易獲得大量肉桂苗木。
【栽培管理】
1.林間管理
(1)造林:造林時間以春分前后為宜。要求每667平方米施入豬糞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造林密度因矮株作業或喬木作業不同而異。矮株作業株距為1~1.2米、行距為1.2~1.5米,喬木林作業株行距分別為4~5米和5~6米。栽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2)撫育管理:苗木定植后,要及時覆蓋、遮陰。栽后2~3年可進行林糧間作或種遮陰作物。夏秋注意鋤草,冬季進行追肥。通過加強撫育管理,5年即可采剝栓皮。
2.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梅雨季節,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根腐病表現嚴重。
防治方法:①防止積水;②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撒生石灰粉消毒畦面。
②桂葉褐斑病:4~5月發生,主要為害新葉,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防治。
(2)蟲害
①肉桂木蛾是肉桂的主要害蟲之一。
防治方法:①在幼蟲孵化時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敵殺死4000倍液噴霧,每10天1次,共噴2~3次;②用白僵菌噴粉防治;③結合剪枝,剪除被害枝。
②卷葉蟲,幼蟲于夏秋間,將數片葉卷縮成巢,潛伏其中。食害苗葉。
防治方法:用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
③肉桂褐色天牛以幼蟲為害樹干。
防治方法:①夏、秋季用鐵絲插入樹干幼蟲蛀孔內,刺死幼蟲,或用敵敵畏棉塞入蟲孔毒殺:②4月初,發現成蟲進行人工捕殺。
【采收與加工】
1.采收
①矮林作業:目的是采葉蒸油和生產桂通、桂心等產品。在造林3~5年后,平均每667平方米可采剝桂皮40~50千克,同時每年還可采收枝葉蒸油1.5~1.7千克。桂皮采剝時間以3月下旬為宜,此時樹皮易剝離,且發根萌芽快。
②喬木作業:目的是培養桂皮、桂子和種子。造林后15~20年采伐剝桂皮。2~3月采收的稱春桂,其品質差。7~8月采收的稱秋桂,其品質好。7~8月剝皮不易剝脫,可在6月下旬,在樹基部先剝去1圈樹皮,這樣既可增加韌皮部油分積累,又利于剝皮。
2.加工:桂皮采收后,應進行加工。加工規格有以下3種。
(1)全邊桂:剝取10年以上的桂皮,兩端削齊,夾在木制的凹凸板內,曬干。
(2)板桂:將桂皮夾在桂夾內,曬至八九成千,取出,縱橫堆疊加壓,干燥即成商品。
(3)官桂(桂通):剝取5~6年生幼樹的子皮和粗枝皮,晾曬1~2天,卷成筒狀陰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