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7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于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筒狀,稍彎曲,外面暗紫色,里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藥基部叉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為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臨床應用】:內服:用量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化學成分】:各種熟地黃的水及醇提取物較生、干地黃多,但各種方法炮制的熟地黃,水或醇提取物相差不大。干地黃中的特有的環烯醚萜及環烯醚萜甙,而熟地中幾乎沒有。熟地黃中含葡萄糖8.57%,較鮮地黃中含量(1.56%)為高,提示熟地經炮制后,部分多糖轉化為單糖。在干地黃和熟地黃的炮制過程中,甙類成分亦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其中以單糖甙分解最多,其次是雙糖甙,而三糖甙的地黃寧甙 D(Rehmannioside D)幾乎不分解,熟地黃除梓醇(Catalpol)分解不及干地黃外,兩者的差異不明顯。
【配伍藥方】:①治療陽痿:熟地黃30克,山萸肉、炒白術12克,遠志、巴戟天、杜仲各3克,肉桂、茯神各6克,人參(另燉兌服)、枸杞各9克,蛇床子、肉蓯蓉各15克,黃芪10克,大胞(胎盤)粉、仙靈脾各20克(吞服)。病程日久(陽痿達3年以上)酌加鹿茸粉1.5克(分沖)或鹿角膠10克(烊化沖服),10天為1療程。休息1周,繼服第2療程。〔《山西中醫》1990;6(3):16〕 ②治療老年便秘:熟地黃、當歸、威靈仙、白術、首烏各30克,升麻10克。水煎服,日1劑。〔《內蒙古中醫藥》1991;(3):15〕 ③治療斑禿:熟地
【藥理研究】:關于熟地黃和生地黃對血管內血栓形成綜合征作用的藥效比較表明:中國產的豬膽狀的粗熟地能夠強烈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較弱。應用纖維蛋白平板法通過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討對纖溶系統的活化作用,發現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無此作用。亦有報告認為,地黃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黃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強。對生地黃、熟地黃、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歸肝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