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Paederiae Scandentis。
【來源】:【植物形態】:蔓生草本?;磕举|,禿凈或稍被微毛。葉對生,有柄;葉片近膜質,卵形、橢圓形、矩圓形至披針形,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渾圓或楔形,兩面均禿凈或近禿凈;中間托葉三角形,脫落。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擴展,分枝為蝎尾狀的聚傘花序;花白紫色,無柄;萼狹鐘狀;花冠鐘狀,上端5裂,鑷合狀排列,內面紅紫色,被粉狀柔毛;雄蕊5,花絲極短,著生于花冠筒內;子房下位,2室,花柱絲狀,2枚,基部愈合。漿果球形,成熟時光亮,草黃色?;ㄆ?~10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常彎曲成團。莖扁圓柱形,老莖灰棕色,直徑0.3~1.2厘米,栓皮常易脫落,有縱皺紋及葉柄痕,易折斷,斷面平坦,灰黃色;嫩枝黑褐色,直徑0.1~0.3厘米,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灰白色或淺綠色。葉對生,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寬卵形或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淺心形;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灰褐色;葉脈于葉背稍突起,有棕褐色毛茸。氣微,味微甘、酸。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用治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瘰疬、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
【化學成分】:含雞矢藤苷、雞矢藤次苷、車葉草苷等單萜苷類、α-谷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等甾醇類以及三十一烷、三十一烷醇、甲硫醇和蠟醇等環烯醚萜苷類成分。
【配伍藥方】:①風濕關節痛:雞矢藤、絡石藤各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食積腹瀉:雞屎藤3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慢性氣管炎:雞屎藤30克,百部15克,枇杷葉10克。水煎,加鹽少許內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苤螏畎捳?,熱癤腫毒,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鮮雞屎藤嫩葉搗爛敷患處。(《安徽中草藥》) ?、葜蔚驌p傷:雞屎藤根、藤30克,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藥理研究】:具有鎮靜、抗驚厥、抗菌作用,能抑制腸肌收縮,并能拮抗乙酰膽堿所致的腸攣縮;有抗組胺所致的腸孿縮作用,但對氯化鋇引起的腸攣縮無效。動物實驗表明,其水煎液對小鼠有明顯鎮痛作用;其醇制劑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臨床上用于止痛、治療神經性皮炎以及慢性骨髓炎均有一定療效。
【藥材性狀】:常彎曲成團。莖扁圓柱形,老莖灰棕色,直徑0.3~1.2厘米,栓皮常易脫落,有縱皺紋及葉柄痕,易折斷,斷面平坦,灰黃色;嫩枝黑褐色,直徑0.1~0.3厘米,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灰白色或淺綠色。葉對生,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寬卵形或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淺心形;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灰褐色;葉脈于葉背稍突起,有棕褐色毛茸。氣微,味微甘、酸。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苦。歸脾經、胃經、肝經、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