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hizoma Anemones Altaicae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1~23厘米。根莖橫生,圓柱形,長約4厘米,直徑2~4毫米,節間長3~5毫米,有許多須根。葉柄長4~10厘米,無毛;三出復葉,葉片輪廓寬卵形,長2~4厘米,3全裂,中央全裂片又3裂,邊緣有缺刻狀牙齒,有細柄,側生全裂片不等2全裂。花葶1,苞片3,輪生,葉狀,中上部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具柄。花兩性,單朵頂生;花梗長2. 5~4厘米,被灰色柔毛;萼片7~10,花瓣狀,白色,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5~2厘米,寬3.5~7毫米,先端圓;花瓣無;雄蕊多數;心皮20~30。瘦果卵球形,有白色柔毛。花期3~5月,果期4~7月。
【藥材性狀】:本品略呈紡錘形,微彎曲,長1~4厘米,直徑0.3~0.5厘米。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節(鱗葉痕),斜向交錯排列,節上有1~3個突起的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白色,有粉性,可見淡黃色小點(維管束)6~9個,排列成環。氣微,味微酸。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5~6克;或入丸、散;或鮮品搗汁服。外用:煎水洗;或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用于熱病神昏,癲癇,耳鳴耳聾,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外治癰疽瘡癬。
【化學成分】:根莖含脂肪酸:棕櫚酸,琥珀酸,5-羥基乙酰丙酸,十六烷酸和9,12-十八碳二烯酸,又含β-谷甾醇,白頭翁素,(5R,8R)1,6,9,13-四氧雙螺-(4,2,4,2)-十四烷-2, 10-二酮。另含揮發油成分,相對含量較高的有雪松醇,β-桉葉醇,欖香醇。
【配伍藥方】:①治小兒急驚風,高熱抽搐:鮮九節菖蒲9克,搗爛濾汁,加姜汁數滴灌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耳聾:九節菖蒲12克,水煎服;或鮮菖蒲搗爛,取汁滴耳。(《甘肅中草藥手冊》) ③治胸腹悶脹,消化不良:九節菖蒲9克,萊菔子15克,六曲12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藥理研究】:1.鎮靜作用:九節菖蒲水煎醇沉液7. 418g/kg(1/5 LD₅₀),3.709g/kg(1/10 LD₅₀)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對硫賁妥鈉40mg/kg的催眠作用有明顯的加強,呈協同作用。2.鎮痛作用:皮下注射九節菖蒲用熱板法在給藥后60分鐘可延長小鼠反應時間。3.對胃電活動的抑制作用:九節菖蒲水煎劑對大鼠胃電活動有明顯的抑制的功效與作用,而該作用在阻斷A、B受體后不受影響。
【藥材性狀】:本品略呈紡錘形,微彎曲,長1~4厘米,直徑0.3~0.5厘米。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節(鱗葉痕),斜向交錯排列,節上有1~3個突起的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白色,有粉性,可見淡黃色小點(維管束)6~9個,排列成環。氣微,味微酸。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心經、肝經、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