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Achyranthes aspera Linn.
【來源】:莧科植物土牛膝的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具4棱,有柔毛。葉對生,紙質,卵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頂生;苞片卵形,具長芒;小苞片淡紅色,披針形,基部具膜質邊緣;萼片5枚,淡青色,披針形;雄蕊5枚,花絲基部合生成杯狀;不育雄蕊約與花絲等長。果為胞果,卵形。夏、秋季開花。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表面灰黃色,有縱皺,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纖維性。莖多分枝,方柱形,莖節膨大,紫紅色或灰綠色,有細縱棱,斷面中空有髓。單葉對生,皺縮,展平后呈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密被柔毛;葉柄短。穗狀花序由枝頂伸出。胞果細小,為宿萼包著而不露出,尖端刺手,排列于花軸上,呈倒鉤狀。氣無,味淡。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服;鮮品用量50~100克。外用:煎水洗或搗敷。用治感冒發熱、暑熱頭痛、濕溫病久熱不退、瘧疾寒熱往來、咽喉腫痛、痄腮、熱淋、水腫;亦可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外用治跌打腫痛。
【化學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根圓柱形,表面灰黃色,有縱皺,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纖維性。莖多分枝,方柱形,莖節膨大,紫紅色或灰綠色,有細縱棱,斷面中空有髓。單葉對生,皺縮,展平后呈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密被柔毛;葉柄短。穗狀花序由枝頂伸出。胞果細小,為宿萼包著而不露出,尖端刺手,排列于花軸上,呈倒鉤狀。氣無,味淡。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淡。歸肺經、膀胱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