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Tetrapanacis Medulla
【來源】:【植物形態】: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葉背及花序被白色或褐色星狀毛。髓大,白色,紙質。葉大,聚生莖頂,直徑50~70厘米,5~11掌狀分裂,每一裂片又2~3裂,基部心形,全緣或有粗齒;葉柄粗長;托葉膜質,錐形,基部合生。多數球狀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復圓錐花序;花小,花萼不明顯;花瓣4,白色;雄蕊4枚,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離生。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
【藥材性狀】:圓柱形,長20~40厘米,直徑1~2.5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松軟,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顯銀白色光澤,中部有直徑0.3~1.5厘米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縱剖面呈梯狀排列,實心者少見。氣微,味淡。
【臨床應用】:用量3~5克,水煎服。用治濕熱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
【化學成分】:含肌醇。另含多聚戊糖約14.3%,多聚甲基戊糖約3%以及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膠、半乳糖醛酸、灰分、脂肪、戊聚糖及糖醛酸等成分,還含天冬氨酸、蘇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等13種氨基酸以及鈣、鋇、鎂、鐵等18種微量元素以及木質素。
【配伍藥方】:①治氣熱淋疾,小便數急痛,小腹虛滿:通草煎湯。并蔥食之。(《普濟方》) ②治水腫、小便不利,淋濁:通草、茯苓皮、滑石、澤瀉、白術各9克。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③治膀胱積熱尿閉:通草9克,車前草9克,龍膽草9克,瞿麥9克。水煎服。(《曲靖專區中草藥》) ④治急性腎炎:通草6克,茯苓皮12克,大腹皮9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⑤冶濕熱稽留,小便不利:通草、白蔻仁各3克,金銀花、薏苡仁各9克,滑石12克,苦杏仁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⑥治產后乳汁不通:通草9克,與豬蹄燉湯同
【藥理研究】:有利尿排鉀作用。
【藥材性狀】:圓柱形,長20~40厘米,直徑1~2.5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松軟,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顯銀白色光澤,中部有直徑0.3~1.5厘米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縱剖面呈梯狀排列,實心者少見。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淡。歸肺經、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