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來源】:【植物形態】:落葉喬木,高15~25米。羽狀復葉互生,小葉9~15,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7.5厘米,先端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梗被毛;花萼鐘形,5齒裂;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具短爪,有紫脈;雄蕊10枚,分離,不等長;子房有細毛,花柱彎曲。莢 果肉質,連珠狀,長2.5~5厘米,不裂。種子1~6,腎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槐花:皺縮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鐘狀,黃綠色,先端5淺裂;花瓣5,黃色或黃白色,1片較大,近圓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長圓形。雄蕊10枚,其中9個基部連合,花絲細長。雌蕊圓柱形,彎曲。體l輕。無臭,味微苦。槐米:卵形或橢圓形,長2~6毫米,直徑2~3毫米。花萼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捻即碎,無臭,味微苦澀。
【臨床應用】:用量5~9克,水煎服。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化學成分】:含蕓香苷(蘆丁)10%~28%。以花蕾中含量最高,開放后含量減少。另含三萜皂苷、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異鼠李糖-3-蕓香糖苷、山柰酚-3-蕓香糖苷、槲皮素、赤豆皂苷、槐花皂苷、槐花二醇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大腸下血:槐花、荊芥穗等分。為末,酒服。(《經驗方》) ②治脫肛:槐花、槐角等分炒香黃,為細末,用羊血蘸藥,炙熱食之,以酒送下。或以豬膘去皮,蘸藥炙服。(《百一選方》) ③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30克。為末,每服6克。淡豉湯下。(《篋中秘寶方》) ④治血淋:槐花燒過,去火毒,杵為末。每服3克,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⑤治血崩:陳槐花30克,百草霜15克。為末,每服9~12克,溫酒調下(《良朋匯集》槐花散) ⑥治白帶不止:槐花(炒)、牡蠣(煅)等分。為末,每酒服9克,取效。(
【藥理研究】:抗菌,凝血,止血。藥理研究表明,所含蕓香苷及其苷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細血管的正常張力,降低其通透性,可使因脆 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細血管恢復正常彈性。槲皮素可以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增強心的收縮力和輸出量;并減少心率。有抗炎、解痙和抗潰瘍作用,以及對細菌、病毒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藥材性狀】:槐花:皺縮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鐘狀,黃綠色,先端5淺裂;花瓣5,黃色或黃白色,1片較大,近圓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長圓形。雄蕊10枚,其中9個基部連合,花絲細長。雌蕊圓柱形,彎曲。體l輕。無臭,味微苦。槐米:卵形或橢圓形,長2~6毫米,直徑2~3毫米。花萼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捻即碎,無臭,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大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