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adix Litseae Cubebae
【來源】:【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幼樹皮黃綠,光滑,老樹皮灰褐色,小枝纖細,綠色,光滑無毛,枝葉具芬芳味。單葉互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具薄的白粉,兩面無毛。羽狀脈。薄紙質。傘狀花序單生或簇生于葉腋短枝上;總梗細長,苞片4,堅紙質。邊緣有睫毛,內面密被白色茸毛;花先葉開,淡黃色,雌雄異株。漿果球形如黃豆大,香辣,成熟時黑色。花期2~3月,果期7~8月。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錐形,多切成不規則塊,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縱皺和顆粒狀突起,皮薄而脆,質輕泡,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數圈圓環,有時可見眾多針孔小孔及放射狀紋理。氣香,味辛,微辣。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研末擦牙,或搗敷。用于感冒風寒、水腫腳氣、風寒濕痹、產后腹痛、血瘀痛經、氣滯寒之脘腹脹滿。果單味煎服,治中暑;搗敷,治無名腫毒。根配茴香蟲,治冷氣痛、胸口痛。
【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有芳樟醇、香茅醛、α-蒎烯、莰烯、香茅醇、β-松油醇等。葉、花及果皮均含芳香油。鮮葉含油量極微,一般含油0.01%~0.02%,無生產價值。雄花含油量1.6%~1.7%,雌花含油量比雄花低10%左右。果皮含油量,8月采收達4%,但以干重量計算時,從6月底至7月上旬的含油量最高可達13%左右。一般采摘果實提取山蒼子油,山蒼子油是重要天然香料之一。果實蒸餾山蒼子油后,還可用其種子提取脂肪油,種子含脂肪30%~40%,可作表面活性劑工業原料。
【配伍藥方】:1.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木姜子根30克,翻天印6克,閻王刺根15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2.治風濕骨痛,感冒頭痛,營養性水腫,肋間神經痛:(豆豉姜)根、莖15~30克,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胃冷痛:(豆豉姜)干根15~30克,大棗15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藥理研究】:動物實驗證實,豆豉姜注射液能抗血栓及對微循環有影響;豆豉姜煎劑具有健脾益氣作用。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錐形,多切成不規則塊,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縱皺和顆粒狀突起,皮薄而脆,質輕泡,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數圈圓環,有時可見眾多針孔小孔及放射狀紋理。氣香,味辛,微辣。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胃經、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