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Sowthistle Tasselflower Herb
【來源】:【植物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厘米,無毛或被疏毛,莖枝粉綠色。葉稍帶肉質,下部的葉片長5~10厘米,通常卵形,琴狀分裂或具鈍齒,上部的葉小,通常全緣,基部耳狀,多少抱莖,無柄,葉背常為紫紅色,故別名紅背葉。頭狀花序,長12~14毫米,具長柄,花枝通常二歧分枝。總苞綠色,圓柱狀,基部稍膨大,苞片1列,約與花冠同長;花紫色,全為兩性管狀花,花冠先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長約4毫米,有棱,冠毛白色,柔軟。瘦果細圓柱形,有5縱肋,冠毛白色,柔軟。花期長,春末至冬初開放。
【藥材性狀】:全草長10~4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灰黃色。莖圓柱形,多分枝,有縱紋,灰綠色至黃綠色。葉疏生,厚紙質,光滑,無毛,下部葉呈琴狀分裂,上部葉較小,基部抱莖,葉上表面灰綠色,葉下表面紅色。頭狀花序具長總花梗,排成疏松的傘房花序式;總苞樽狀,綠色;花冠紅色,多已脫落,瘦果綠色,冠毛極多,白色。有青草氣。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睪丸炎、乳腺炎、癤腫瘡瘍、皮膚濕疹、跌打扭傷。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堿和酚性成分。葉顯黃酮苷、糖類反應。另含克氏千里光堿、多榔菊堿、金絲桃苷、三葉豆苷、蜂花酸、熊果酸、槲皮苷、槲皮素、棕櫚酸、西米杜鵑醇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扁桃體炎:羊蹄草9克。水3碗煎成1碗,分2次頻頻含咽。(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慢性胃腸炎:羊蹄草60克,桂皮6克。水煎,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風熱翳膜:羊蹄草120克,梅片0.3克。共搗爛,敷眼眶四周。(《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陰道炎,外陰濕疹:鮮羊蹄草30~50克,食鹽少許。煎水熏洗。(《安徽中草藥》) ⑤治水腫:羊蹄草全草、燈心草各60克。水煎,飯前服,每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乳腺炎,癤腫:羊蹄草鮮全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同時鮮全
【藥理研究】: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瘤EAC、小鼠成纖維細胞株L929有細胞毒性,并能抑制腫瘤的增長,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和抑制DNA合成。
【藥材性狀】:全草長10~4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灰黃色。莖圓柱形,多分枝,有縱紋,灰綠色至黃綠色。葉疏生,厚紙質,光滑,無毛,下部葉呈琴狀分裂,上部葉較小,基部抱莖,葉上表面灰綠色,葉下表面紅色。頭狀花序具長總花梗,排成疏松的傘房花序式;總苞樽狀,綠色;花冠紅色,多已脫落,瘦果綠色,冠毛極多,白色。有青草氣。
【性味歸經】:性涼,味微苦。無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