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abdosiae Rubescentis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小灌木,高30~10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嫩枝密被絨毛。葉對生,近菱形,基部常下延成假翅,上面被柔毛及腺點,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邊緣具粗齒,聚傘花序3~7花,在枝頂組成窄圓錐花序。花萼開花時鐘形,帶紫紅色,外面密被灰色微柔毛及腺點,上唇3齒,下唇2齒,果時多少增大,花冠淡藍色或淡紫紅色,二唇形,上唇外翻,先端具4圓裂,下唇全緣,通常較上唇長,常呈舟狀,花冠基部上方常呈淺囊狀,雄蕊4,2強,伸出花冠外,花柱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杯狀。小堅果倒卵狀三角形,褐色,無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莖基部近圓形,上部方柱形,長30~70厘米。表面紅紫色,有柔毛;質硬而脆,斷面淡黃色。葉對生,有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形菱狀,長2~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急縮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棕綠色,下表面淡綠色,沿葉脈被疏柔毛。有時帶花,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小,花萼筒狀鐘形,5裂齒,花冠二唇形。氣微香,味苦、甘。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30~60克;或泡酒。用治咽喉腫痛,癮瘕痞塊,蛇蟲咬傷。
【化學成分】:】莖葉含揮發油0.05%,葉含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α-香樹脂醇。另含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β-欖香烯、棕櫚酸、盧氏冬凌草甲素、線薊素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感冒頭痛:冬凌草30克。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風濕筋骨痛:冬凌草90克,泡酒500毫升。早晚各服30克。(《貴州草藥》) ③治關節痛:冬凌草250克。煨水洗患處。(《貴州草藥》)
【藥理研究】:對癌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反應,具有抗腫瘤作用;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可能還具有擴張血管作用;對細胞免疫有一定的興奮作用;還具有抗菌作用和對平滑肌張力有輕度的抑制作用。
【藥材性狀】:莖基部近圓形,上部方柱形,長30~70厘米。表面紅紫色,有柔毛;質硬而脆,斷面淡黃色。葉對生,有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形菱狀,長2~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急縮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棕綠色,下表面淡綠色,沿葉脈被疏柔毛。有時帶花,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小,花萼筒狀鐘形,5裂齒,花冠二唇形。氣微香,味苦、甘。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甘。歸肺經、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