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Macleaya cordata( Wild.)R.Br.
【來源】:罌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高大草本或呈亞灌木狀,高達2.5米,折斷有黃色汁液。根粗大,橘紅色。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葉互生,廣卵形,長7~24厘米,寬5~20厘米,7~9淺裂,邊緣波狀或具波狀牙齒,下面有白粉,掌狀脈;具葉柄。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長2~5毫米,苞片披針形,有毛;萼片2,白色,倒披針形,開花時脫落;無花瓣;雄蕊20~36.花絲與花藥等長,藥線形,黃色;雌蕊1,子房倒卵形,花柱短,柱頭肥厚。蒴果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有白粉。種子4~6粒,熟時黑色,有光澤。花期6~7月,果期7~8月。
【藥材性狀】:全體帶有白粉。莖圓柱形,中空。表面光滑,灰綠色或帶有暗紅紫色。葉互生,具葉柄,完整葉闊卵形,邊緣具不規則波狀齒,上面灰綠色,下面灰面色,具密細毛,掌狀脈,葉柄基部膨大而抱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具多數花,苞片披針形,萼2片,黃白色,倒披針形,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細而扁,雄蕊1。蒴果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形。氣微,味苦。
【臨床應用】:本品有毒,不作內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熏洗。用于疔毒膿腫、慢性潰瘍、燙傷、蜂蟲叮咬、頑癬。
【化學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全體帶有白粉。莖圓柱形,中空。表面光滑,灰綠色或帶有暗紅紫色。葉互生,具葉柄,完整葉闊卵形,邊緣具不規則波狀齒,上面灰綠色,下面灰面色,具密細毛,掌狀脈,葉柄基部膨大而抱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具多數花,苞片披針形,萼2片,黃白色,倒披針形,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細而扁,雄蕊1。蒴果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形。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有毒。歸心經、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