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Aloe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近于直立,肥厚多汁;葉片呈狹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花莖單生或稍分枝;總狀花序疏散,位于花序下部的花下垂,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先端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枚,花藥“丁”字形著生;雌蕊1枚,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
【藥材性狀】:不規則塊狀,常破碎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紅褐色或深褐色,無光澤。體輕,質硬,不易破碎,斷面粗糙或顯麻紋。富吸濕性。有特殊臭氣,味極苦。
【臨床應用】:用量2~5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用治便秘、小兒疳積、驚風;外治濕癬。
【化學成分】:主要含蘆薈大黃素苷、異蘆薈大黃素苷、蘆薈苦素、月桂酸、蘆薈寧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癬瘡:蘆薈、大黃為末敷之。(《丹溪治法心要》) ②治大便不通:蘆薈(研細)21克,朱砂(研如飛面)15克,滴好酒和丸,每服9克,酒吞。(《本草經疏》) ③治慢性肝炎活動期、肝原性低熱:蘆薈、胡黃連各1.5克,黃柏3克。水泛為丸,每次吞服3克,每日2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④治腦壅頭痛:蘆薈(研)、龍腦(研)、瓜蒂(搗)、滑石(研)。上四味,等分為末。每用一豆許,吹之神驗。(《圣濟總錄》吹鼻散) ⑤治小兒疳,殺蟲:蘆薈、蕪荑、木香、鶴虱各15克。上為末。水浸炊餅,丸如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藥理研究】:具有致瀉、抗菌、抗腫瘤作用,能延長肉瘤小鼠生存期;具有保肝功能和抗胃損傷作用,使用后腸腔水分增加導致腹瀉;具有治療組織損傷作用,對皮膚有防護作用;可刺激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等;能促進傷口愈合、抗炎并能增強免疫。
【藥材性狀】:不規則塊狀,常破碎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紅褐色或深褐色,無光澤。體輕,質硬,不易破碎,斷面粗糙或顯麻紋。富吸濕性。有特殊臭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大腸經、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