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Artemisiae Argyi Folium。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5~1.2米。莖直立,密被茸毛,上部分枝。莖中部葉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有柄,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上面深綠色,有腺點和蛛絲狀毛,下面被灰白色茸毛;莖頂部葉全緣或3裂。頭狀花序長約3毫米,直徑2~3毫米,排成復總狀;總苞卵形,總苞片4~5層,密被白色絲狀毛;小花筒狀,帶紅色,雌花長約1毫米,兩性花長約2毫米,瘦果橢圓形,長約0.8毫米,無毛?;ㄆ?~10月。
【藥材性狀】: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開后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臨床應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供炙治或熏洗用。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近年對其藥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劑對致病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進食欲等作用。艾葉油有鎮咳、祛痰、平喘、抑菌、鎮靜、抗休克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樹脂、β-香樹脂、無羈萜、柑橘素、槲皮素與4個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龍腦、順式香葦醇、優葛縷酮、α-側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內酯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產后瀉血不止:干艾葉15克(炙熟),老生姜15克;濃煎湯。一服便止。(《食療本草》) ?、谥稳焉镒涮硬话?,或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后方》) ?、壑稳焉镄臍馔矗喊~、茴香、川楝子(俱炒)等分。醋煎服。(《衛生易簡方》) ④治轉筋吐瀉:艾葉、木瓜各15克,鹽6克。水盅半,煎一盅,待冷飲。(《衛生易簡方》) ?、葜伟_:醋煎艾葉涂之。(《千金要方》)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作用;能顯著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性休克;抑制心肌收縮,抗血凝和高強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尚具有利膽、興奮子宮作用。
【藥材性狀】: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開后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辛。歸肝經、脾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