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上十一味,荊芥、薄荷及連翹提取揮發(fā)油后,藥渣與淡竹葉、蘆根、牛蒡子、金銀花、淡豆豉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桔梗、甘草及剩余的連翹粉碎成粗粉,加入稠膏中,混勻,干燥,粉碎成細(xì)粉,牛黃研細(xì),與上述粉末混勻,過篩,再噴加薄荷等三味的揮發(fā)油,混勻,裝膠囊,制成即得。
【處方】:山銀花、連翹、牛蒡子、桔梗、蘆根、薄荷、淡豆豉、甘草、淡竹葉、荊芥、人工牛黃。
【組方分析】:本方由11味藥組成。由傳統(tǒng)的銀翹散加人工牛黃而成。方中重用山銀花、連翹同為主藥,既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又芳香辟穢。人工牛黃苦涼,善清解心、肝經(jīng)之熱毒;薄荷、荊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邪外出,共為輔藥。牛蒡子、桔??墒枭L(fēng)熱,宣肺化痰,清利咽喉;蘆根、淡竹葉甘涼清輕,可清熱生津止渴;甘草既可清熱解毒,祛痰利咽,又能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之功。
【質(zhì)量控制】:【現(xiàn)代研究】:【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