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Gemma Agrimoniae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托葉鐮形,稀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銳鋸齒或裂片,稀全緣;小葉有大小2種,相間生于葉軸上,較大的小葉3~4對,稀2對,向上減少至3小葉,小葉幾無柄,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至圓鈍,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急尖到圓鈍鋸齒,上面綠色,被疏柔毛,下面淡綠色,脈上伏生疏柔毛,稀脫落無毛,有顯著腺點。總狀花序單一或2~3個生于莖頂;苞片通常3深裂,裂片帶形,小苞片對生,卵形;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5,長圓形,黃色;雄蕊5~15;花柱2,絲狀,柱頭頭狀。瘦果倒卵圓錐形,外面有10條肋,被疏柔毛,先端有數層鉤刺,幼時直立,成熟時向內靠合。花、果期5~12月。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錐形,中上部常彎曲,全長2~6厘米,直徑0.5~1厘米,頂部包以數枚淺棕色膜質芽鱗。根莖短縮,圓柱形,長1~3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緊密環狀節,節上生有棕黑色退化鱗葉,根莖下部有時殘存少數不定根。根芽質脆易碎,折斷后斷面平坦,黃白色。氣微,略有豆腥氣,味先微甜而后澀苦。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0~30克;研末,15~30克,小兒每1公斤體重0.7~0.8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主治絳蟲病,陰道滴蟲病,瘡瘍疥癬,癤腫,赤白痢疾。
【化學成分】:含鶴草酚、仙鶴草醇、芹黃素、兒茶酚、鞣質等。
【配伍藥方】:①治寸白蟲:狼牙150克,搗末,蜜丸如麻子大。宿不食,明旦以漿水下一合,服盡。(《外臺》引《范汪方》) ②治婦人陰中生瘡,糜爛癢痛,或痛引腰腹:狼牙50克,水煎去滓,以脫脂棉蘸之,浸洗陰中,早晚各1次。(《金匱要略方義》) ③治婦人陰瘡,蝕如中爛:狼牙150克,以水四升,煮至一升,去滓,水醋一合,更煎一二沸,稍熱,以棉蘸湯瀝于瘡上,及以熱綿罨之。日三五度即愈。(《圣惠方》狼牙湯) ④治絳蟲病:仙鶴草芽,剪去須根,用水燜濕,搓去根莖上的外皮,曬干研末。成人30克,小兒酌減,早晨空腹1次,開水送下。(《
【藥理研究】:鶴草酚主要作用于絳蟲頭節,對頸節、體節亦有作用,能抑制蟲體的糖原分解,對蟲體細胞的無氧和有氧代謝及蟲體細胞代謝產物琥珀酸的生成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鶴草酚有促進動物體內血吸蟲轉移,蟲體萎縮,退化,甚至殺死成蟲的作用;對蛔蟲有持久的興奮作用,對陰道滴蟲、血吸蟲、瘧原蟲、囊蟲等,亦有抑殺作用。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錐形,中上部常彎曲,全長2~6厘米,直徑0.5~1厘米,頂部包以數枚淺棕色膜質芽鱗。根莖短縮,圓柱形,長1~3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緊密環狀節,節上生有棕黑色退化鱗葉,根莖下部有時殘存少數不定根。根芽質脆易碎,折斷后斷面平坦,黃白色。氣微,略有豆腥氣,味先微甜而后澀苦。
【性味歸經】:性涼,味苦、澀。歸經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