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七味,取制川烏、制草烏、甘草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上述細粉,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處方】:制川烏、制草烏、紅花、甘草、木瓜、烏梅、麻黃。
【組方分析】:方中制川烏、制草烏辛熱燥烈,其性善走,可散在表之風邪,逐在里之寒濕,而建散寒除痹、通絡止痛之功,為君藥。臣以麻黃發汗解表,助烏頭通陽發汗以除寒邪,利關節;木瓜味酸,祛濕舒筋活絡;烏梅酸澀而溫,生津;木瓜、烏梅、甘草三藥相合,舒筋緩急,酸甘化陰,以防二烏之溫燥傷陰。佐以紅花活血通脈,消腫止痛。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共奏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質量控制】:1.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黃褐色的粉末;味微苦、酸。 2.顯微鑒別制草烏、甘草。薄層色譜鑒別麻黃(鹽酸麻黃堿)。 3.除應符合膠囊劑有關的各項規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本品每粒含烏頭總生物堿以烏頭堿(C34H47NO11)計,應為0.25~0.80毫克。
【現代研究】:主要有鎮痛和抗炎作用。本品對費氏完全佐劑性模型小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和大鼠棉球性肉芽增生有明顯抑制作用。
【其他制劑】:風濕骨痛丸(《部頒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冊) 水丸,每10粒重1.5克。口服。一次10~15粒,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