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有云:“腎主藏精。”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淵源道妙洞真繼篇》卷也言:“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髓。腎有二枚,左為腎藏志,志樂精神內守;右為命藏精。腎者,陰氣也,為五臟之根,主身之骨髓及齒,齒者骨之本,有言骨之余”。如果你缺氣的時候,你調出來就可以補氣。而這個“精”藏在哪里?從另一方面來講,它是一個元氣,就像是我們從娘胎里出生就有的,我們所謂“人活一口氣”。這個元氣藏在哪里?如果把五臟比作元氣的五個兒子,那么既然元氣是父母,在這五臟里面,它應該在誰家呆著?一般的話它都在老大家呆著,而腎是老大。把腎稱作老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沒有始終而言。就像五行一樣,那么在五行里叫做水生木,沒有收藏拿什么去生發?就是這個觀念,所以你一定要先藏好腎精。
腎為先天之根。在酉時這個時段,人體開始排毒瀉火,而腎則開始保存精華,藏精氣。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如果在晚上五點至七點的時候發低燒,這是身體不好的一個表現。酉時發低燒是明顯地腎氣傷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酉時發低燒是很危險的。酉時正是進食晚餐的時間,晚餐宜早,宜少,可飲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飯后要漱口,滌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保護牙齒。
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別注重補腎,人活一口氣實際上就是活你這一口元氣,如果一個人的元氣調動不起來就沒有精神。實際上我們不需要用藥來調動,只需要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必不可缺的一樣東西——就是鹽,因為元氣是咸的東西、可以調動的。但當你攝入過多量的鹽時,又會加重心腎等器官的負擔,所以吃鹽要適量,并不是吃鹽越多越好。
大部分的都市人,早餐、午餐都隨便吃,然后所有的虧空就等晚餐補了。而且在大吃大喝之后也沒有活動的時間。把晚餐當作正餐的后果會自怎么樣呢?晚餐時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的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其他年骨質疏松癥;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此外,如果體內攝入的蛋白質過多,體內的食物就會因消化系統吸收不了而滯留于腸道內,會變質,產生氨、硫化氫等毒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癥。所以,酉時的晚餐也不可以小視,自以為吃得很好,實屬不然。早餐、中餐、晚餐的最佳比例是3:4:3,晚餐應吃一些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切記不要吃太飽,否則不利于養生。
腎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個,故有“腰為腎之府”之說。腎主藏精,有“先天之本”之稱,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全身陰陽之根本。此外,腎主水液,主納氣。如果一個人的腎氣虧損,就會表現為腰膝酸軟,易生疾病、易衰老。
1如果平時常出現口干舌燥、失眠盜汗,甚至尿頻、腰膝酸軟等問題,則可能為腎陰不足、虛火上亢所致。
2如果感覺性機能不足、力不從心,則可能是腎陽虛虧所致。
3如果經常覺得手足心熱、口干舌燥、腰膝酸軟,但又畏寒、喜歡熱飲,此多為腎陰陽兩虛;有時還會伴有耳鳴或眩暈,尿頻、尿不盡,性機能失調,或女性白帶多、不孕等癥。
4如果一動就喘,一咳嗽就漏尿,則可能是腎虛所致的腎不納氣。
5經常失眠多夢、夜間頻尿、盜汗、健忘、心悸怔沖,則可能是心腎不交。藏精是腎最重要的功能。那“精”是什么?是精華,是人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來自于父母,是與生俱來的;后天之精,來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轉輸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先天之精有賴于后天之精的滋養。
溫馨提示:
人體的能量和熱量來自于腎。到了冬季,氣候特點就是寒冷,因此,冬季時要注意“養腎防寒”,在調養方面,適宜以溫補為主。嚴冬時節,腎臟機能如果正常,則可調節機體以適應寒冷天氣的變化,如若不然,就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