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yperici Perforati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全株各部帶有黑色腺點。莖直立,常多分枝,圓柱形,具2條細縱棱,具節。單葉對生,橢圓形至線形,長1~2厘米,寬3~9毫米,先端鈍,全緣,基部抱莖,散布透明腺點,葉緣有黑色腺點。花著生于枝端,或頂和排在聚傘花序,花大整齊,黃色,萼片5,萼長圓形或披針形,花瓣5,較萼片長,雄蕊多數,花藥有黑色腺點,基部連成3束,子房上位,花柱3,分離,頂端5裂。蒴果具背生的腺條及側和的囊狀腺體,頂端開裂,種子多數,圓筒形。花期6~7月。果期10月。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長10~100厘米,多分枝,莖和分枝兩側各具一條縱棱,小枝細瘦,對生于葉腋。單葉對生,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2厘米,寬0.3~0.7厘米,散布透明或黑色的腺點,黑色腺點大多分布于葉片邊緣或近頂端。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花萼、花瓣各5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黑色腺點;雄蕊多數,合生為3束,花柱3。氣微,味微苦澀。
【臨床應用】:用量2~3克,水煎服。用治肝氣郁結,情志不暢,心胸郁悶,關節腫痛,乳癰,乳少。
【化學成分】:全草含鞣質10%,酸解產生花白素;揮發油主成分為蒎烯、倍半萜烯。另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蕓香甙(葉含2%,花0.095%)、金絲桃甙、槲皮甙、槲皮素、咖啡酸、綠原酸、少量皂甙、β-谷甾醇。根、莖并含癸醛、月桂酸、甘露醇。
【配伍藥方】:①治吐血,崩漏下血:千層樓15克,旱蓮草12克,蒲黃炭10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②治乳少:小對葉草全草30克,燉肉吃,能催乳。(《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黃疸肝炎:小對葉草60克,煎水服。(《貴州草藥》) ④治乳癤:小對葉草嫩葉尖數片,揉塞鼻孔(左痛塞右,右痛塞左),干時換藥;并敷痛處;叉用此藥30~60克煎水當茶喝,已潰者不能用。(《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無名腫毒,燙火傷:鮮貫葉連翹搗爛敷;干粉用麻油或蛋清調敷。(南藥《中草藥學》)
【藥理研究】:1.抗微生物與抗寄生蟲作用:本品葉、花和果提取物對化膿、腎盂炎及膀胱炎的感染菌有殺菌作用,對桿菌無效,醇提取物殺菌作用強于水提取物,槲皮素是有效成分之一。本植物所含兒茶素與黃酮類的提取物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高濃度時對大腸桿菌和白念珠菌有抗菌作用,并對流感病毒及煙草花葉病毒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A2感染雞胚也有抗病毒作用。全草浸劑或提取物對復孔絳蟲、膜殼絳蟲、蟯蟲和犬蛔蟲有驅腸蟲作用。2.鎮痛作用:本植物地上部分總黃酮25~100mg/kg腹腔注射,小鼠熱板法有劑量相關性鎮痛作用,使痛閾升高1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長10~100厘米,多分枝,莖和分枝兩側各具一條縱棱,小枝細瘦,對生于葉腋。單葉對生,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2厘米,寬0.3~0.7厘米,散布透明或黑色的腺點,黑色腺點大多分布于葉片邊緣或近頂端。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花萼、花瓣各5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黑色腺點;雄蕊多數,合生為3束,花柱3。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歸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