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Lysionoti Herba。
【來源】:【植物形態】:常綠附生半灌木。匍匐莖灰褐色,老枝黃棕色,長7~4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有短毛,皮微有皺紋。葉對生或三至數片輪生,革質,有短柄或近無柄,紫紅綠色。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楔形、楔狀條形,狹矩圓形,挾卵形,或倒卵形,長1.5~5.5厘米,寬3~16毫米,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在中部以上有牙齒,下部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花序腋生,有花1~4朵,花序梗長1.5~3.5厘米,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狀條形。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常帶紫色,管狀,長3.5~4.5厘米,中部以上膨大,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無毛,雄蕊4,能育雄蕊2,花藥連著。花盤杯狀,4裂,雌蕊單一,無毛。蒴果1~2個,條形,長7.5~10厘米,兩端有毛。種子細小,頂端有長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長25~6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節膨大,常有不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或黃棕色,中心有空隙。葉輪生或對生,有短柄;葉多脫落,脫落后葉柄痕明顯;葉片披針形至狹卵形,長1.5~6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反卷,邊緣上部有齒,兩面灰綠色至灰棕色。氣微,味苦。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9~15克,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用治咳嗽痰多,瘰疬痰核。
【化學成分】:全草含石吊蘭素,即內華達素(nevade-nsin)。還有黃酮類及揮發油類
【配伍藥方】:①治腰、四肢痛:石吊蘭、杜仲各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熱咳:巖豇豆、青魚膽草、巖白菜各五錢。水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相關推薦文章: 石吊蘭黃酮
【藥理研究】:有抗結核桿菌、抗炎、抗肝毒、止咳祛痰、平喘鎮靜、降血壓、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長25~6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節膨大,常有不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或黃棕色,中心有空隙。葉輪生或對生,有短柄;葉多脫落,脫落后葉柄痕明顯;葉片披針形至狹卵形,長1.5~6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反卷,邊緣上部有齒,兩面灰綠色至灰棕色。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歸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