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ordyceps cicadae Shing。
【來源】:麥角菌科真菌大蟬草的子座及寄主尸體(菌核)。
【植物形態(tài)】:孢子梗束叢生,由蟬幼蟲的前端發(fā)出,鮮時(shí)白色,高1.5~6厘米。柄分枝或不分枝,粗1`2毫米,有時(shí)基部聯(lián)結(jié),頂部分枝并有粉末狀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方卵形,兩端稍尖,6~9微米×;2~2.5微米,常含2個油滴。
【藥材性狀】: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3厘米,直徑1~1.4厘米,形似蟬蛻。頭部有數(shù)枚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長條形卷曲,分枝,長2~5厘米,質(zhì)脆易斷。蟲體表面棕黃色,大部分為灰白色菌絲包被,折斷后,可見充滿粉色松軟物質(zhì),氣微香。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6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用治小兒驚風(fēng)、目赤腫痛、麻疹不透、驚癇、夜啼、心悸等。
【化學(xué)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3厘米,直徑1~1.4厘米,形似蟬蛻。頭部有數(shù)枚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長條形卷曲,分枝,長2~5厘米,質(zhì)脆易斷。蟲體表面棕黃色,大部分為灰白色菌絲包被,折斷后,可見充滿粉色松軟物質(zhì),氣微香。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歸肝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