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桑椹入藥始載于唐朝的《唐本草》,又名桑實、桑椹子,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其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主要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癥。現小編將為大家介紹桑椹的性狀鑒別方法及顯微鑒別方法。
1.性狀鑒別
桑椹為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0.5~0.8cm。黃棕色、棕紅色或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2.顯微鑒別
桑椹粉末紅紫色。內果皮石細胞成片,淡黃色,表面觀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壁厚,孔溝和紋孔明顯。
內果皮含晶細胞成片,每個細胞含一草酸鈣方晶,方晶直徑7~11μm,花被薄壁細胞充滿紫紅色或棕紅色色素塊,非腺毛單細胞,多碎斷,長短不一,直徑12~45μm,有的足部膨大。
草酸鈣簇晶散在或存在于花被薄壁細胞中,直徑3~22μm,種皮表皮細胞黃棕色,表面觀類長方形或多角形,直徑7~18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孔溝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