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竹茹能治療什么疾病?竹茹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竹茹主要有肺熱咳嗽;煩熱驚悸;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功效,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下吧
竹茹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呈不規則的絲條,卷曲成團或長條形薄片,寬、窄、厚、薄不等,淺綠色或黃綠色。體輕松,質柔韌,有彈性。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涼血的功效。
1、清熱化痰:竹菇性微寒,能入肺經,可以清熱化痰,對因肺熱引起的痰熱咳嗽、膽火挾痰、中風痰迷等不良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除煩止嘔:竹菇能清熱解毒,可以清除人體內的濕熱毒氣,對因濕毒過重引起的胃熱嘔吐、煩熱嘔吐有緩解作用,當出現心煩不寧、失眠多夢時,也能服用一些竹菇,可以清心除煩。
3、安胎涼血:竹菇還是一種能安胎的中藥材,如果女性懷孕以后出現胎動不安,可以用竹菇泡水喝,能起到明顯的安胎作用。
別名: 竹皮、青竹茹、淡竹皮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功效作用:清熱,涼血,化痰,止吐。治煩熱嘔吐、呃逆,痰熱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惡阻,眙動,驚癇。
主治:肺熱咳嗽;煩熱驚悸;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性味:甘;微寒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頭典竹等的莖稈去外皮刮出的中間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熬膏貼。
1.《別錄》: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2.《藥性論》: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療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熱呃逆,療噎膈嘔噦。
5.《綱目》:治傷寒勞復,小兒熱癎,婦人胎動。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婦人血熱崩淋,胎動,及小兒風熱癲癎,痰氣喘咳,小水熱澀。
7.《本草述》:除胃煩不眠,療妊娠煩躁。
8.《本草再新》:瀉火除煩,潤肺開郁,化痰涼血,止吐血,化瘀血,消癰痿腫毒。
9.《本草經疏》:《經》曰,諸嘔吐酸水,皆屬于熱。陽明有熱,則為嘔啘;溫氣寒熱,亦邪客陽明所致。竹茹,甘寒解陽明之熱,則邪氣退而嘔啘止矣。甘寒又能涼血清熱,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勞復也。
10.《藥品化義》:竹茹,輕可去實,涼能去熱,苦能降下,專清熱痰,為寧神開郁佳品。主治胃熱噎膈,胃虛干嘔,熱呃咳逆,痰熱惡心,酒傷嘔吐,痰涎酸水,驚悸怔忡,心煩躁亂,睡臥不寧,此皆膽胃熱痰之癥,悉能奏效。
11.《本經逢原》:竹茹專清胃府之熱,為虛煩煩渴、胃虛嘔逆之要藥;咳逆唾血,產后虛煩,無不宜之。《金匱》治產后虛煩嘔逆,有竹皮大丸。《千金》治產后內虛,煩熱短氣,有甘竹茹湯;產后虛煩頭痛,短氣,悶亂不解,有淡竹茹湯。內虛用甘以安中,悶亂用淡以清胃,各有至理存焉。其性雖寒而滑能利竅,可無郁遏客邪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