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Semen Vignae Radiatae
【來源】:【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或頂端微纏繞草本。高約60厘米,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復(fù)葉,互生;葉柄長9~12厘米;小葉3,葉片闊卵形至菱狀卵形,側(cè)生小葉偏斜,長6~10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楔形或截形,兩面疏被長硬毛;托葉闊卵形,小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短于葉柄或近等長;苞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有長硬毛;花綠黃色;萼斜鐘狀,萼齒4,最下面1齒最長,近無毛;旗瓣腎形,翼瓣有漸窄的爪,龍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龍骨瓣有角;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密被長硬毛。莢果圓柱形,長6~8厘米,寬約6.5毫米,成熟時(shí)黑色,被疏褐色長硬毛。種子綠色或暗綠色,長圓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藥材性狀】:種子短矩圓形,長4~6毫米。表面綠黃色、暗綠色、綠棕色,光滑而有光澤。種臍位于種子的一側(cè),白色,條形,約為種子長的1/2。種皮薄而堅(jiān)韌,剝離后露出淡黃綠色或黃白色2片肥厚的子葉。氣微,嚼之具豆腥氣。
【臨床應(yīng)用】:內(nèi)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120克;研末;或生研絞汁。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主治暑熱煩渴,感冒發(fā)熱,霉亂吐瀉,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fēng)疹丹毒,藥物及食物中毒。
【化學(xué)成分】:本品主要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感冒發(fā)燒:綠豆30克,帶須蔥白3個(gè)。水煎,白糖調(diào)服,每日2次。(《甘肅中草藥手冊(cè)》) ②治暑熱霍亂:綠豆五合。煮湯,頓冷,調(diào)六一散9克服。(《本草匯言》) ③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饑餓近似中消:綠豆、橘皮、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每用末一升,滾水調(diào)服。(《壽世青編》豆麥湯) ④治頭風(fēng)頭痛,明目:綠豆作枕,枕之即無頭風(fēng)赤眼患。(《普濟(jì)方》) ⑤治火眼:綠豆6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藥理研究】:降脂與抗動(dòng)脈粥樣硬化;抗腫瘤;保護(hù)肝臟與腎臟。
【藥材性狀】:種子短矩圓形,長4~6毫米。表面綠黃色、暗綠色、綠棕色,光滑而有光澤。種臍位于種子的一側(cè),白色,條形,約為種子長的1/2。種皮薄而堅(jiān)韌,剝離后露出淡黃綠色或黃白色2片肥厚的子葉。氣微,嚼之具豆腥氣。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